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就像一盘珍珠撒落在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面上。靠近南太平洋航线,是深入南太平洋、南美洲和南极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所罗门群岛概况 1、黄金群岛 所罗门群岛之名源于《圣经》中所载的一则故事。据《旧约全书》记载,所罗门王平均每三年出海远航一次,每次归来总是金银满舱。人们纷纷猜测,在茫茫大海中,所罗门王一定有一个黄金宝库。两千多年来,寻宝活动一直持续不断。1567年,西班牙航海家阿尔瓦罗·德·门达纳受命在南太平洋探寻未知的陆地,并于翌年发现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他见土著居民身上都佩戴着金光闪闪的黄金饰物,以为这里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所罗门王的黄金宝库,于是便把这里命名为所罗门群岛。 2、山海交错 陆地面积2.84万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60万平方公里。所罗门群岛境内多山,少平原,只是在沿海地带有较窄的平原。境内主要岛屿由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新西兰的海底山脉突出水面而形成,所罗门群岛境内有34座火山,其中以蒂娜库拉火山和卡瓦奇火山最为活跃。 3、热带气候 所罗门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气温为26.5,极少有极端天气。7月和8月的气温偏低,无明显季节差异,但是在11月至次年4月,西北风会带来充沛的降雨和不经常的暴风或台风。年均降雨量在3050毫米左右。 4、人口概况 人口59.9万(2016年预计)。94.5%为美拉尼西亚人,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皮金语。 由于所罗门群岛岛民居住得比较分散,一些主岛的沿海与内陆又处于隔绝状态,因此所罗门群岛的语言非常复杂,甚至在许多岛屿上,同时存在着多种语族的语言。在所罗门群岛,共有74种语言。这些语言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和巴布亚语族。所罗门群岛保持美拉尼西亚的传统文化。文盲约占总人口的49%。 5、丰富资源 有铝土、镍、铜、金、磷酸盐等矿藏。已探明铝土矿储量5800万吨,磷酸盐1000万吨。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陆地面积90%,约263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商品材蓄积量为4810万立方米。近年来,林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和出口产业。 6、靠海吃海 生产金枪鱼,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金枪鱼年捕鱼量约8万吨。海产品是第三大出口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2011年,所启动珊瑚礁、渔业安全计划,以有效保护海洋和渔业资源。 沿海地势较平坦,海水没有污染,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区之一,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社会治安较差,严重制约所旅游业发展。 7、经济情况 所罗门群岛自独立以来,经济由过去的单一经济逐步转变为由包括农、渔、矿、林、旅游业等在内的多样化经济。牛肉、粮食、蔬菜基本自给。工业有渔产品、家具、塑料、服装、木船、香料、食品和饮料厂等小工厂和采矿业。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主要农作物是椰干、棕榈油、可可等。 8、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木材、椰干、鱼类、棕榈油及咳咳,进口交通运输工具、机械、食品、燃料、化工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英国等。 9、军事情况 所罗门群岛无军队,仅有800多名警察。防务上依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太平洋岛国组成的“地区驻所援助团”(RAMSI)军警部队。 二、所罗门群岛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居住。最早的定居者是3万年前从新几内亚岛来的巴布亚人。 1、欧洲殖民者发现 1568年2月7日,西班牙人阿尔瓦罗·门达纳航至今所罗门群岛,门达纳以保佑这次航行的圣徒名字名命“圣伊莎贝尔岛”。随后发现了马来塔岛、瓜岛,并将这些岛屿统称所罗门群岛。 1595年6月,阿尔瓦罗·门达纳再次抵所罗门群岛以东的圣克鲁斯群岛,因内部意见分歧,未定居。 1616年,荷兰人远航到达今所罗门群岛的翁通爪哇岛。 1768年,法国探险家布干维尔环航世界通过所罗门群岛西部一海峡(今布干维尔海峡),并命名海峡西侧一大岛为布干维尔岛。 2、德国占领群岛北部 1885年,德国宣布北部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肖特兰群岛、圣伊莎贝尔岛)为保护地。 3、英国后来居上 1877年,英国枢密院颁布敕令,把不列颠法律扩展到它在所罗门群岛的臣民,以保护英国移民的权利。 1886年,英国德国达成协议,确认英国对南所罗门群岛的占领,承认北所罗门群岛属于德国势力范围。 1893年,英国因在该群岛招募劳工,宣布南部所罗门诸岛为英国保护地,成立“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地”,由英国殖民部通过设在斐济的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负责管理。 1898和1899年,英将保护地范围扩及圣克鲁斯群岛。 1900年,英德经过协商,德国将伊沙贝尔、希瓦泽尔、翁通爪哇及布干维尔海峡外的一些岛屿让给英国,作为英国退出在西萨摩亚同德国抗衡的交换。 4、英国殖民统治确立 20世纪初,英国的利弗太平洋种植园有限公司等来所罗门群岛经商,占有大片土地,经营机构遍布该群岛。英国在所罗门群岛推行“间接管理”制度,由部落首领负责征收捐税,分派劳役,有的首领还执行法庭与警察的职责。 1914年,一战爆发,德属北所罗门群岛被澳大利亚占领。 5、所罗门群岛的反抗 1927年底,英属所罗门群岛殖民当局在马莱塔岛上制造了一起致使所罗门群岛岛民死亡的惨案,史称“马莱塔惨案”。为了抵制殖民当局所强加的人头税,巴斯亚纳等夸伊沃武士按照其传统方式杀死了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领马莱塔区政务专员威廉·R.贝尔及其下属。为此,殖民当局组织了惩罚性打击,最终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6、日本短暂占领群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所罗门群岛的种植园主和商人大都逃往澳大利亚。 1942年5月,日军攻占所罗门保护地首府图拉吉。 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遏止了日军南进,但行政中心图拉吉毁于战火。保护地首府迁至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霍尼亚拉,此后该岛一度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日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7、所罗门群岛走向独立 二战后,经过二战洗礼的所罗门群岛岛民掀起了独立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马西纳运动”。 1945年,所罗门群岛首府从图吉拉岛迁到霍尼亚拉。 50年代,所罗门群岛掀起了“莫罗运动”,旨在推动社会改良。 1975年6月,更名为所罗门群岛。 1976年1月2日,英国同意所罗门群岛实行内部自治。 1977年9月,所罗门群岛代表与英国谈判并达成协议。 1978年7月7日,被英国统治85年的所罗门群岛终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三、所罗门群岛撤侨 1、风雨南太平洋 2006年6月5日凌晨,凌乱的枪声在所罗门群岛上空响起,一个名为“马莱塔鹰”的武装团体占领了首都霍尼亚拉,他们要求由他们来接管政府。所国政变的背景是两派军事力量的对峙,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造成平民伤亡。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由大小不等的900多个岛屿、数十个部族组成。其中首都所在的瓜达尔卡纳岛与第二大岛马莱塔岛居民素有种族矛盾。马莱塔人掌权的政府对马莱塔人在政策上有所倾斜,近些年来马莱塔人在瓜岛上通过商业途径获得了土地,引起了瓜岛人的不满,想方设法要把塔岛人赶出去,由此双方都组织了武装,冲突不断。由于政府对塔岛人“失去土地应得到补偿”的要求没有给予满足,终于酿成了这次政变。 虽然在英联邦代表的斡旋下,冲突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局势仍不明朗,有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由于混乱局势严重威胁到本地人和外国侨民的人身安全,本地人纷纷到外岛去躲避战乱。在评估了所罗门的局势后,澳大利亚决定派出军舰前往接侨,随后新西兰等政府也派出军机或船只撤侨。 2、海桥公司勇担重任 在所罗门群岛的华侨有300多人,他们大都已加入了所国藉,也有近年来到所国经商的我国公民。华人在所罗门的经济中、尤其是商业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控制着该国70%以上的商品流通。他们中大部分在所罗门有难以割舍的产业,如果不是因为局势恶化到不能开门营业并有人身危险时,他们不会下离开的决心。 6月8日,所罗门我国侨民开始与我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联系,请求协助撤离。在无法与所罗门通过外交途径沟通的情况下,山东省驻所罗门海桥有限公司勇敢地承担了联系工作,海桥公司工作人员放弃了搭乘飞机撤离的机会,与身处险境的侨民们同舟共济。他们及时地将侨民的情况及撤、留的意愿告知我驻巴新使馆。6月10日,第一批38位我国侨民向海桥公司表示希望尽快离开所罗门。 3、撤侨大行动 所罗门群岛华侨、华人的命运牵动了我国。6月8日,外交部紧急召开会议,研究紧急助侨撤离方案,并在报请批准后立即实施。6月9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分别约见澳大利亚、新西兰大使,以政府的名义请澳方军舰协助我撤出侨民,并允许他们临时避难;请新西兰向我侨民提供帮助,允许他们乘新军舰撤离。以上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我驻澳、新、巴新使馆也紧急动员,全力以赴,与有关国家进行紧急磋商和外交交涉,力求尽早实现撤侨及侨民的妥善安置。 6月10日、11日,所罗门局势急转直下,澳、新、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发出全面撤侨通告,我国侨民要求撤离的人数也猛增到100多人。我国外交部审时度势,及时更改了撤侨计划,决定由我国自己的船只前往撤离侨民。外交部与交通部和中远公司取得联系,请他们派正在邻近海域的船只改航所罗门协助撤侨。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国家的关心是多么的及时。别国无力承担大部分华人华侨的撤离工作。我国侨民把希望寄托在祖国。6月13日,在我国政府作出派船撤侨的决定后,海桥公司负责人向我驻巴新使馆转达广大侨民的心情:得知这一消息,侨民们非常兴奋和感动。 6月13日下午,中远公司“阳江河”号货轮在新西兰装载货物后,原准备北上赴日本。接到撤侨的紧急命令后,“阳江河”号立即从新西兰驶往所罗门群岛,并在当地时间13日17时25分抵达霍尼亚拉港。船上鲜艳醒目的条幅“祖国欢迎你们,阳江河欢迎你们”,使等候已久的侨胞们热泪盈眶。在各方密切配合下,预计24小时完成的撤侨任务,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无任何意外事件发生。一些原计划乘澳、新运输工具离开的侨民也决定改乘来自祖国的船。 17点38分(当地时间),“阳江河”轮抵达霍尼亚拉港锚地,联检人员准备登轮;我侨民在两艘提供协助的澳大利亚海军登陆艇上等候登轮。17点43分,117名华人华侨,开始通过澳大利亚海军登陆艇登“阳江河”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撤离任务,这次撤侨行动体现了对海外公民的关心。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关单位在这次任务中紧密协作,所秉持的是同一种信念──“只要侨民平安无事,我们再累也值得”。 四、所罗门群岛地缘 1、战略位置 所罗门群岛西南距澳大利亚1600千米,西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与瓦努阿图隔海相望,即位于南纬5°~12°、东经155°~170°。全境为西北、东南走向,南北相距1500千米。 2、瓜岛情况 在所罗门群岛诸多岛屿中,瓜达尔卡纳尔岛面积最大,其东西长145千米,南北宽40千米。岛内多火山、河流。首都霍尼亚拉就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 
3、南太平洋枢纽要地 第一,区位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罗门群岛西北接东南亚,与印尼、菲律宾一衣带水;西连澳大利亚大陆,与澳洲比邻相望;南越新西兰,与南极洲相距不远,东与南北美洲万里线牵。可以说,所罗门群岛居于南太平洋中央的位置,是亚太各国南北互通、东西交往的重要中转,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往来重要的海上要道。所罗门群岛的地理区位使其成为南太平洋海上联通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这里也是远洋航行船舰的重要物资补给点。而且,所罗门群岛距离澳大利亚不远,战略位置亦很重要。另外,所罗门群岛所处的海底铺设的电缆发达,是连接亚太地区通信的重要节点。南半球科学考察、卫星发射、导弹系统建设都需要在所罗门群岛补给,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第二,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渔业资源。所罗门群岛拥有铝矾土、镍、金、铜和磷酸盐等矿产,其中铝矾土探明储量为5800万吨,磷酸盐为1000万吨。所罗门群岛拥有的广大的专属经济区内的深海矿产资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所罗门群岛的渔业资源可谓无比丰富。广大的专属经济区内,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业开发空间很大。其中,金枪鱼、对虾、龙虾的产量是渔业的支柱。 五、所罗门群岛与一带一路 以所罗门群岛为代表的南太岛国在地理、经济、政治等领域具有独特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与南太岛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必要性之所在。 更重要的是,南太岛国代表着一种“海洋文化”。当我们把视线传统上局限在欧亚大陆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有一个比三个欧亚大陆还大的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这种“海洋意识”或“海洋视角”,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21世纪尤其需要建立的。 一是深化双方经济合作。我国与所罗门群岛经济互补性比较强,可以合作的领域较多,尤其是渔业、矿产开发、旅游等产业。我国在资金、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在推行“走出去”战略中转化为与所罗门群岛深入合作的动力。为所罗门群岛提供紧缺的生活消费品、粮食、能源等物资,加强在农业、环保、基础设施、通信、旅游、文教等方面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 二是强化海洋领域合作。利用所罗门群岛的优势来逐步提高我国的海洋开发建设能力,如深海勘探、海底资源利用等,对推进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增强太空和极地考察事业等,也离不开所罗门群岛的支持。 三是优化双边军事合作。加强与所罗门群岛军事合作,向所罗门群岛提供军事援助,增加军舰停靠次数,帮助培训军警人员,确保所罗门群岛独立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