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听】永远不要与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书山问路 2019-06-27


01

庄子一生经常与人辩论,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

对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庄子在《秋水》篇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要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这纯属浪费时间。

孔子也曾劝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蚂蚱谈论四季。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是一种无谓的消耗,他未去过我们到过的地方,不知道我们读过的书,不认识我们遇见的人。隔着太多的障碍,沟通就是一场漫长的无用功。

《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工夫辩来辩去,他们都在笃实地行动。

你站在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与其和他辩论,不如朝着大海前行。

02

在争辩中笑着“低”头。

苏东坡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

稍微遇到一点冒犯,就急着跳脚,卷袖子大打出手的人,不算是勇敢。

勇者,遇事不慌,哪怕是受到侮辱,也能控制情绪,不与之争辩。这绝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胸怀博大,修养深厚,志向高远的体现。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在东坡开了一块地,自号东坡居士。他白天种地插秧,晚上去黄州城里闲逛。

一日,他在城里游玩,一个醉汉冲出来,撞倒了他。这个人满身酒气,骂骂咧咧地走了。

苏轼不以为意,反而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容易起争执,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一个人的自我越硕大,就越容易和别人的自我起冲突。

所以庄子曾说,一个人控制脾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虚己”。把自己当成空气一样,这样又何来冲突矛盾呢?

适时的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修养;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不仅仅是苏轼出游醉汉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难免也会被冒犯或引起争执,而做到适时的低头,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信奉一句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03

内心丰盈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庄子·天道》中有一则士成绮见老子的故事。士成绮爱慕玄虚,四处参师访友,一心想有所收获。

有一次,他来拜见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乱七八糟,犹疑间,对老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先生,我听很多人说您是个圣人,我千辛万苦,从很远地方过来。找到了您之后呢,似乎又不是圣人。看您宅院里,老鼠洞边的泥块夹杂着多余的食物和果蔬,这些都被轻易地丢弃在了一边,积累了这么多的粮食米粟,却没有好好保藏,这些都是为富不仁、不节俭的做法。”

老子看也没有看士成绮,话也没有说一句,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后来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又回来找老子道歉。

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

内心丰盈地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他们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自顾自地,做着自己地事情。

04

人生多不在言,而在行。古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况且,很多道理不是说辩论就能辩清楚的。

赵括纸上谈兵,在沙盘上把他爹说得哑口无言。皇上把兵权交给他,他转眼就把几十万大军带入火坑。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与其争论不休,不如踏实做事。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相信,时间会为沉默的人正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