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威

 香山梦艺术馆 2019-06-27

武威武威,甘肃省辖地级市,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1],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辖1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82.53万人。


武威历史悠久,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2]


2017年,武威市实现生产总值439.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7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3亿元、下降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89亿元、增长5.4%。[3]


中文名称

武威

外文名称

Liangzhou

别名

雍州、姑臧、凉州、侠都、凉都、雍都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甘肃省

热点关注

解读 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河西走廊之武威

武威,中国开疆拓土的烙印,曾经的第三大都市,无数人向往的凉州,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功军威,震慑四方,这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也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门户重镇,这片土地上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2019-06-05

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领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境内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苍松、宣威等10县,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6月,武威郡隶属于雍州,领14县,为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千人官等。

凉州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月,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领姑臧、宣威、武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祖厉、休屠、鸾鸟、扑■、张掖、鹯阴、媪围共14县。

西晋初,隶属凉州,辖姑臧、宣威、揟次、昌松、显美、骊靬、番和7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五月,张寔建立前凉,建元永安,设置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鹯阴、番禾9县。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吕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称后凉。后凉辖武威等26郡,武威郡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7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是为南凉。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秃发傉檀称凉王,都城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护军。武威郡隶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共7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业创建北凉,置有凉、秦、沙3州。武威郡隶属秦州,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国西凉,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2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3郡。武威郡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凉州治所林中。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北周世宗孝闵帝二年(558年),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统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宁、广城、鄣和燕支共8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废凉州总管府,复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领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武德七年(624年),废凉州总管府,改置凉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凉州被吐蕃占据,置西凉府。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帝建立后梁,之后黄河流域先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建国,史称“五代”时期。“五代”时西凉府虽领神鸟、嘉麟2县,曾间置节度使或留后,但始终为吐蕃自立政权自置官吏统治。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县。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从此,河西属西夏版图。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治甘州)辖。其下所置史无记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永昌路属甘肃行省,辖领西凉州和庄浪县两个县级政权。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甘州卫(今张掖)和庄浪卫(今永登),统领河西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在庄浪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各卫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由庄浪徙治甘州。辖甘州5卫(甘州左卫、右卫、前卫、后卫、中卫)及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镇番卫和碾伯、镇夷、古浪、高台4个守御千户所。

清初承明制,为西宁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庄浪卫为凉庄道。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改庄浪卫为平番县,改镇番卫为镇番县,改古浪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置凉州府,治所武威县,隶属凉庄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5年),改凉庄道为甘凉道,治所武威县。凉州府隶属甘凉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民国初沿清制。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除府州,分甘肃道为甘凉道和安肃道。甘凉道治武威县,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9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镇番县为民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成立,辖武威、民乐、民勤、永昌、山丹、张掖、临泽、古浪8县,治所武威。民国三十年(1941),将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改为武威专员公署,治所武威县,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中共永登县天祝区委、天祝区公所成立。是年10月14日,武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下辖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县。1950年5月,撤销张掖专区,张掖、民乐、山丹三县划归武威专区。1955年10月,武威、酒泉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威专区,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县。1963年10月,永登、景泰两县划归武威专区。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划入武威专区。1970年3月,永登县划归兰州市。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阿拉善右旗交由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1年2月,永昌县划归金昌市管辖。1985年4月,撤销武威县,设立县级武威市。同年5月14日,景泰县划归白银市。

2001年5月,撤销武威地区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称为凉州区。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地凉州区,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共3县1区。[4]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10月,武威市辖凉州区1个区,民勤县、古浪县2个县及天祝藏族自治县1个自治县。[5]市人民政府驻地凉州区东大街118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