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之旅——海上艺匠》是一系列以上海开埠以来活跃于市场与民间的各类工艺美术门类、大师和创作者维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其门类涉及木雕、草编、玉雕、砚刻等。今年的3月1日,本栏目已经推出了《海上艺匠——海派砚刻》和《海上艺匠——红木小件》两个部分。这次,我们将继续推出《海上艺匠——黄杨木雕》和《海上艺匠——黄草编织》。 首播时间:6月26日 20:00 艺术人文频道 一、海派黄杨木雕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多元文化和艺术的交流融会下,孕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这些优秀的艺术家们为海派艺术乃至中国的文化艺术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海派黄杨木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岁,遇闰则反退”,意思是说黄杨木生长极其缓慢,木质极细腻。它以其紧密、坚韧的木纹成为理想的雕刻材料。作为“木中象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百年间和各个时期诸多匠人的发展和继承下,终于形成了今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中西艺术技法融合到极致的海派木雕艺术。 作为海派黄杨木雕辉煌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毛关福先生和海派黄杨木雕的缘分可谓是“一眼万年”。 ![]() ![]() ![]() ![]() ![]()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年那个满怀憧憬的求学青年,在转眼间已变成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更是成为了海派黄杨木雕行内的大师巨匠。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在他的手中雕刻而成,被注入崭新的灵魂。而如何将海派黄杨木雕从他的手中传承下去,是他如今最大的担忧。 ![]() ![]() ![]() ![]() 本期节目,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和这位海派黄杨木雕的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一看大师继承和传承的心路历程。 二、黄草编 上海市嘉定区的徐行乡是驰名中外的黄草之乡,这里所产的黄草光滑、柔软、坚韧,非常适合作为草编的原材料。用黄草编织而成的草编制品如草编包、草鞋等既美观大方、又轻巧适用。在清同治年间起,这里就形成了以徐行镇为中心的黄草编制区,自此,这项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草编之乡”的纯朴农户。 ![]() ![]() ![]() ![]() 甘丽娟阿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徐行乡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跟随家人学习草编。新鲜的视觉、丰富的情感和新奇的想象早已顺着黄草的清香沁入进了她的生命里,直至今日她依旧默默地坚持着这一门手艺,坚守着那份最初的匠心精神。具有高超编织技术的她,亦兼具着创新的思维。应着西方美学思想的融入,大胆运用撞色设计,使得原本颜色枯燥的草编制品经过她的手,形成了一件件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草编艺术品,出现在海派美学的舞台之上。 ![]() ![]() ![]() ![]() ![]() ![]() 如今为了增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甘阿姨受工艺美术学院之邀,开办了“草编工作室”,让这一门有着朴素的诗意的海派文化,能够通过一双双稚嫩好奇的手传承下去。在本期节目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心灵手巧、纯朴至真的甘阿姨,领略一下海派黄草编这一项充满生活至美的海派文化艺术。 ![]() ![]() ![]() ![]() 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纪录片创作团队与海上的匠人们一起,与孤独为伍,与时间为友,只为呈现海上独特的细腻和精致。2019年6月26日,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匠心之作吧。 ![]() ![]() 首播时间:6月26日 20:00 艺术人文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