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考研? 考研不仅仅是与别人能力的较量,同时更是一场与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较量。 你对自己是否有清晰的认知;是否有能力去收集真正、有效的信息;是否经得住成年人要面对的诸多诱惑,受得住自己的初心...这些都决定了你考研之路能否成功。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至少也得有“路”才能到罗马,为大家整理出的以下5点是你考研途中至少要做到的,也就是你必须给自己铺的“路”。 正确评估自身的实力 名校情结 “考研不就为了上一个更优秀的学校吗?选择名校有错吗?”很多同学都有名校情结,这里不说对错。 名校情结确实能起到很大的鞭策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定考虑自己是否是跨专业、目标院校的竞争是否已达白热化程度、目标院校的复试标准以及自己的复习时间是否充足等等因素。 对极端个例的坚信 很多考研党在择校时,看到自己直系学姐学长考上了某院校,或者一些“逆袭经验贴”等便不考察其他院校就直接莽撞地选择了同一院校,这样或许有很大的希望,但全方位衡量自身条件,脚踏实地地选择院校才是正解。 随着考研人数激增,考研调剂看似柳暗花明又一出村,实则千军万马竞争激烈,例如调剂热门院校贵州大学,缺额人数有十几之“多”,实则申请人数突破万人,报录比甚至达到1000:1!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在择校时一定一定一定要严肃认真谨慎。 学校选择可以根据专业,根据地域,根据专业课考察内容进行筛选:
选定院校后就不要再摇摆不定,不管其他人如何“心态爆炸”,自己要抓住可以上岸的机会踏实复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考研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比拼,考研期间如果生病会非常影响心情以及学习效率。 早睡早起很重要 黑白颠倒学习法绝对不适合于考研这种战线长,强度大应试性的考核。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节食学习不可取 健康饮食,学习累了也可以去吃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多喝热水,有时间可以去跑跑步。 生病不能拖延 身体不适应及时看病吃药,药物犯困及时休息,及时止损防止小病恶化,尽快恢复状态,不要因睡觉休息就有强烈的负罪感。 无效社交早远离 考研期间心态容易“爆炸”,请远离让你感受到烦的人和事,千万不要不好意思,直接沟通,简单粗暴! 以自己为重,以当下为重 如果考研过程中遇到情感挫折,自己最重要,过好当下最重要,用心把自己经营好,走好眼下的每一步。 信息战中的有效信息 学习信息 考试经验很重要尤其对于专业课,有靠谱的学姐学长引导会事半功倍,如何确定是否靠谱? 多查阅各个平台的经验信息,多咨询,多观察,多沟通。 考研辅导班或者专业课选择学姐学长一对一辅导时,一定要让对方拿出之前的教学成绩,多问咨询其他人的评价,多多观望再做决定。浪费钱财是小,白白浪费一年光阴是大。 Ps.针对专业课没有给出目标参考书的学校,小编有以下两点小建议: 第一,进行筛选,自己选择最需要的同时学校出题率高的书目。 第二,咨询上届师兄师姐,进行排雷! 注意:是咨询,不是完全依赖。是排雷,而不是问哪本书是重点! “重点”本身就是很主观的词,有可能别人觉得简单的问题却把你难住,反之亦然,所以一定要自己把握“重点”。 考试信息 避免道听途说,听信小道消息! 考前经常会有一大帮的大神出来预测,今年这道题肯定考,那道题肯定考不到。但实际情况是,在没打开试卷之前,一切都只是基于过去经验上的一种推测。 别为这些小道消息而走神,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之前所有的努力。靠自己,你才是准研究生。 对自己的“认个怂” 最先强调拖延 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考研考生也不例外。其中一个典型表现:有些同学在看到有用资料的第一反应就是“收藏”、“马上下载”,手机、电脑里存满各种资料,但往往是只存不看,甚至上了考场都没看过。 认个怂,时刻告诫自己“保存根本没用,我不会看的”,养成随时保存随时看好习惯! 享受学习vs强迫学习 享受学习学习不累,强迫学习身心疲惫! 考研有那么长的备考周期,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迫自己,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感,有的时候学习特别带劲,一连三天高效率复习,但从第四天开始,就没“劲”了,往往需要缓个二三天。然后陷入恶性循环中。 认个怂,把握好节奏快慢,劳逸结合。 手机怎么办 对自己的手机认个怂,老人机代替智能机。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清醒认识,自制力差的同学可以选择老人机。效果真的好,谁用谁知道! 学习的方向盘不能脱靶 文科备考茫无目的,不分重点 文科类考试的参考书一般都特别多,几本十几本不嫌多,要记的原理和要背的概念也都一大串,文科生记忆负担不小。回归教材,并不是从头到尾每个字重新看,既没时间,也没精力。 记得以前看网上一个考上名校的会计硕士分享曾经备考经历,说考前主要是把时间花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上了,根据教材的目录和章节标题反向回忆看过的内容,结果考场上答大题的思路特别快。 理科钻研难题、怪题、偏题 对于理科考研生来说,考前只有几天的时间,每做一道难偏题花费的时间成本都高得吓人。试卷上70%以上不是这些难题,而是书本上例题变换出的偏基础类型的题。 理科生最后的冲刺阶段,重点看的应该是以前自己没有做对的题,并且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以免在考场上再犯同样的错误。 学的挺好,但心态崩了 为模拟题一两分或一两题纠结,影响心情着实不值当! 考前做模拟题,比如政治冲刺卷子,为的不是看自己究竟能考多少分,而是保持一种临考前的状态。模拟题再真也不是真题,难度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因此不足为信。考前的鸭梨本来就山大了,没必要自己再往身上背更多的压力包袱。 心烦意乱,焦躁过度都是考前可能会出现的,不要担心,后来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考前冲刺也经历过一段'烦躁期',要相信,90%以上你担心的事情,最后都不会发生。 总结下来一句话 只要把“路”铺好 条条大路同罗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