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移步换影变换思路解题策略

 zd山笑 2019-06-28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移步换影变换思路解题策略,快来学习吧!
  教室是学生经常学习的地方,学生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把一些数学问题移步换影成为教室里的事情,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帮助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六年级数学上册有一道这样例题:
  这个大棚共480平方米,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我说,我们的教室假设就是这个大棚,每人代表一个萝卜,(大家笑了起来,感觉我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一半种各种萝卜,我顺势用手势划拉了一半学生,其它可能种芹菜等。
  萝卜地1\4种红萝卜,我又用手势圈定表示萝卜的1\4学生,问红萝卜地有多大?
  学生这是已很清楚看清红萝卜地、萝卜地、大棚面积的关系。
  我问,要求红萝卜地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答萝卜地的面积。
  接着问,要求萝卜地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答大棚的面积。
  最后又用折纸的方法,演绎了一遍,学生不仅看清了各种数量的关系,而且也找到了另一种解题方法。
  还有一题是这样的:
  六一班有54人,调走1\9到六二班,这时两班人数相等,原来两班共有多少人?
  我当时在六一班上课,班上70人,我把上题稍加改动:我们班70人,调1\10到六二班,这时两班人数恰好相等,两个班原来一共有多少人?
  我问,调1\10到六二班,调走几个人?生齐答7人。我们班现在几人?生答63人。这时二班有多少人?生答也是63人。原来二班是多少人?生答56人。这样就可以知道两个班原来一共有多少人?
  我喜欢利用身边最常见的事物用于教学,教室里的黑板,门窗,书籍,粉笔等都可能是我教学的道具,包括师生的身高、年龄等,素材就在你身边,就看怎样应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