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人画的神韵

 夕妙斋 2019-06-28

中国文人画,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是文人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讲求笔情墨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成为中国绘画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特殊的文化价值,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是指古代文人的绘画,以区别宫廷画院职业画家和民间画匠的绘画。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神韵”、“自然”、“素朴”等范畴,都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将这些素养集于一身,再以“兼济”之才,“独善”之志,寄情于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成为中国文人最理想的精神生活。而文人画,是用物化的形式对这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推崇。傅抱石说:“我常常喜欢把被人唾骂的‘文人画’三个字来代表中国画的三原则,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和‘画’家的技巧。”陈师曾则说:“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近代陈衡恪也说“文人画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中国早期绘画中没有文人画,绘画最初是画匠的专职。到了魏普时期,文人崇尚老庄,在清谈玄理中寻求精神解脱。玄风的盛行,使画家追求平淡、萧散和蕴藉,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滥觞期。被誉为“六朝三杰”之一的顾恺之,则被视为中国最早的一位文人画家。他所提出的“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宗炳和王微所追求的“凝气怡身”、“神超理得”和“神飞扬”、“思浩荡”的精神境界,共同构成了中国文人意的基本精神内涵。

唐代王维被董其昌推举为“文人画祖”。尽管他并没有确定的真迹流传,但在对他画格的品评中,却相当于唐代诗圣杜甫在诗格中的地位。宋代《宣和画谱》说:“维善画,尤精山水,当时之画家者流,以谓天机所到,而所学者皆不及。后世称重,亦云维所画不下吴道玄也。”王维的画多用水墨渲染,追求“画中有诗”的意境,表现造化的幽微玄奥,被视为文人画在表现形态上的发端。

最早正式提出“文人画”概念的,是北宋的苏轼。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他大力抬高王维的地位,表现出将文人与职业画家区分的强烈愿望。他倡导诗画结合,使之成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他的大力提倡和鼓吹下,北宋中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家,如文同、米芾、王诜、李公麟等。在宋代文人画潮流中,苏轼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元代是文人画的成熟期。经过长期反复的文化选择,终于在元代形成了以董、巨为主,兼取李、郭以及唐五代和北宋其他大师样式的文人画语言体系;确立了以江南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以诗意和个人化内心情感为主要表达对象的文人画内容体系;以平淡天真、不拘形似、追求笔墨形式和诗书画相结合为旨归的文人画审美体系。这三个体系几乎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传统中国绘画的全部涵义。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不但引领着元代文人画的走势、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实际上,赵孟頫是中国文人画风格的真正确立者。

在中国绘画史的后期,文人画在画坛已占绝对优势。到明清时期,画坛几乎成为文人画的一统天下。尽管在这一时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已呈多样化,但其实质,即崇尚“萧疏淡泊”的“超逸之境界”,或在隐逸思想中突现出孤愤情结和个人表现精神,则并未改变。无论是徐渭、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有我之境”,还是倪瓒、董其昌、“四王”的“无我之境”,无不透出这种精神。

文人画发展到近代,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曾经出现过危机。这一方面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总体质疑;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文人画的“陈陈相因”和纯粹的“摹古”。近代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古代文人画艺术精髓的画家,如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石鲁、陈子庄,以及李可染、陆俨少、关良、刘海粟、丰子恺等,他们的艺术与传统文人画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们的艺术各不相同,但在对绘画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笔墨的重视上,则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作品也是文人画,或者说是“新文人画”更为贴切。

文人画多以山水、渔樵、“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表现题材,借描绘自然景物尽情抒发心灵感受。题材对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某种情操与品质的化身。如山水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渔樵之隐逸情怀,淡泊明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梅之凌霜傲雪、冰清玉洁;兰之空谷幽香、清雅高洁;竹之劲节虚心、高风亮节;菊之淡雅飘逸、孤高自赏……

文人画崇尚写意,追求高雅的格调。倪赞有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以写意为主,推崇素朴简洁、淡雅飘逸,而又能给人以深沉悠远的的意味,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文人画不以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为目的,而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气韵、精神作为至高的艺术追求,与独特的民族审美趣味即讲究“神韵”、“自然”、“朴拙”等美学范畴相吻合,以最简朴自然的工具笔、墨、纸,最具代表性与概括性的绘画语言,传达出最深沉与浓郁的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