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略显严肃的文章之前,我就已经意识到要得罪很多网友的。毕竟这许多网友都是网文盗版的受益者,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自然要“群起而攻之”了。 但一个人若连得罪人的文章都不敢写,便称不上真正的文人,因为那显然已忘了“我手写我心”,忘了“言为心声”,而只知道随着市场翻江倒海。更何况,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网友都是比较理智,都是可以平心静气的讲道理的。 目前网络文学行业的产值正在不断壮大。2017年度的网络作家富豪榜出来的时候,一度让很多人刮目相看:唐家三少一年的版税收入高达1亿3000万,天蚕土豆也年入过亿,无罪年入6000万……写小说居然可以有这么多收入,在过去是天方夜谭,现在却正在成了现实。
我们惊叹盗版网站的效率。正版网站的小说一更新,盗版网站也立刻更新了最新章。甚至正版网站还在审核新章节的时候,盗版网站已先一步贴出了新章节。 我们惊叹盗版网站的毅力。很多作者对盗版深恶痛绝,发明了“防盗章”,也就是先写一堆无意义的乱码文字放在网上,等盗版网站把乱码章节抓取过去后,作者再修改防盗章为正常的文字。这种“防盗章”一定程度上的确减少了作者的损失,使得订阅有所上升。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版网站毅力惊人,在作者放上正常章节后,盗版网站甚至会通过手打的方式,把盗版的乱码章也修改过来。 我们惊叹盗版网站的韧性。针对盗版问题,有关部门和网站多次出击,大大的打击了盗版者的气焰。比如2016年国家版权局《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有关文件的出台,比如连续多年打击网络盗版的“剑网行动”,比如2017年某文集团监测下架盗版网文app800多个……一系列的举动,让不法盗版者战战兢兢、瑟瑟发抖。但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个盗版网站仍是雨后春笋般冒出,倒了东家有西家,令人不得不厌恶它们的耐力和韧性。 那么盗版屡禁不绝,这个锅该谁来背呢? 首先是不法的盗版产业链长期存在。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不劳而获的想法,引诱着少数人铤而走险,做出违法行为。 然后是极少数的版权方不作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盗版的存在。众所周知,网文作家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小说章节的订阅,但如果想获得更多数额的收入,就需要各类动漫、游戏、影视的版权授予。因为某些网站的点击率、推荐率未必全部真实,各大影视动漫公司便需要综合全网的指数和热度来评判一部网文的影响力。一些主走影视改编向的小说并不会十分看重电子订阅,举个例子,某平台首发的一本200万字的小说,在该平台上正常上架销售,同时作者却主动在另一个知名网站免费同步更新全文,以此扩大影响力。类似于此种思维,极少数版权方为了扩大旗下小说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默许盗版的存在来快速扩散作品的热度,快速提高作品的人气。 最后是网文读者的正版意识相对不强,文化付费的观念比较淡薄。正所谓有什么样的需求,才有什么样的市场。读者的免费看书的想法,才是盗版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点说起来又比较复杂,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第一、网文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版化的难度。目前的网络小说动辄四五百万字,以千字五分钱的价格计算,看完一本连载小说至少需要几百元。如果一个读者单独看一本书,这样的成本完全称不上负担。但现实是,很多网友往往同时看十几本、二十几本书,成本叠加,便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数字。 而网友之所以能同时看十几本书,是因为网文的快速消费特性。毋庸讳言,不少小说就是快餐文、小白文、消遣文。作者一本正经的水字数,读者却是“一目十行”的看完小说,甚至3天就能看完一本1000万字的小说。如果选择全部付费的话,对普通家庭而言,成本实在惊人。
事实上,近些年来,得益于有关部门、网站和网文作家的联合发力,不懈坚持,网络小说正版化的道路正变的越来越平坦。不少读者主动发声:“那些说‘小说写的差,所以看盗版的人’,也是无耻到一定境界了。”“什么时候看正版是一种很稀松平常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有文化真正的高度繁荣。” 原来网上看视频是不付费的,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要会员了;原来网上听音乐是不付费的,现在各大音乐类应用下载音乐需要付费了;原来电脑上玩单机游戏是不付费的,现在steam上的国区玩家越来越多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有掏出钱购买“吃鸡”游戏的痛快劲,去支持我们的网络文学。 倘若只是顽固的秉持着“小白文不值得付费”的顽固心态,那也许你永远都看不到能让你满意的高质量网络小说。连最得网文市场潮流的小白文都没人支持,所谓的小众网文仙草又何来立足之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