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外孙因保护《史记》而名传千古,最终却被皇帝腰斩,冤不?

 老黄说史 2019-06-28

《史记》因他的保护而流传后世,自己却被皇帝腰斩,冤不?靠告密起家,最终被人密告身死,成为史上最早的“文字狱”受害者。

秦汉之际,门第等级观念非常森严,出生于高门大第,生来就是口带着金钥匙的幸运儿。在这些显贵的家族中,就有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即陕西的华阴杨氏,该支杨氏之显贵,始自西汉丞相杨敞,杨敞之后又出了个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就是给后人留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那位杨老夫子),杨震的子孙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外如,隋朝的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也是弘农杨氏之后。其后,在中国的文坛上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万里、杨大异等等。

弘农杨氏的一世祖杨敞,与司马迁是翁媳关系,杨敞娶了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司马英为杨敞生养了3个儿子,长子杨忠,后承袭父爵,为安平顷侯;三子杨宝以研读欧阳《尚书》著称于世,逮至东汉初年,并未出仕而终老于家。

最受司马迁喜爱的,当是杨敞的次子杨恽,自幼好史学,汉宣帝时迁任左曹。杨恽对后世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了司马迁呕心沥血所完成的《史记》,并让其公诸天下。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把《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司马英家中,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看到宣帝是个靠谱的当家人,便将这部尘封了二十年的史学巨著上书汉宣帝,《史记》最终才得以公开发行。

但是,杨恽的结局却并不完善,而是被汉宣帝下令腰斩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都是源自他的性格,因愤世嫉俗,言语过激而屡遭贬抑,最终才弄丢了性命的。

杨恽除了出身好之外,对汉廷也是有功之人。史称杨恽是因告密发迹的——因告发霍光子孙谋反,封平通侯,升中郎将,位至光禄勋。但是,“恽自负而好揭人阴私,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人多怨恨“。

后来,果然被人给坑苦了。杨恽因与太仆戴长乐失和,被戴长乐检举:“以主上为戏(拿皇帝开玩笑),语近悖逆”。一个大臣,竟然敢拿皇帝开玩笑,汉宣帝的脾气再好,也不淡定了,于是下旨将杨恽下狱,释放后被免为庶人。

从王侯将相被贬为普通老百姓,这样的人生落差,难免让人心生不满的,发发牢骚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由于他为人太过耿直,加之毒舌,常揭人短处,因此得罪了许多小人,就为他的不幸福结局埋下了伏笔。杨恽之死的起因,就是因为一封私信。

削职为民后的杨恽,在官场上混不下去了,干脆大肆享受人生,盖房子、置地,天天宴聚,寻欢作乐,标准一汉代嬉皮士作派。杨恽如此作贱自己,引起了他的老朋友、安定郡太守孙会宗的关注,他写信劝杨恽要低调,要闭门思过,不要太过张扬。对于孙会宗的劝戒,杨恽地不以为然,给孙会宗写了回信,这就是与他外祖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同样桀骜不驯的《报孙会宗书》。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中,有对皇帝的怨恨,有对孙会宗的挖苦,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他先是在信中夸耀自己的显赫世家,然后是废为平民后的生活,最后,他狂傲地说,古代有个叫段干木的不肯做官,要效仿他。他的侄子读到这封信后,也劝他说:“您过去有功于朝廷,现在只要低个头认个错,皇帝会重新起用你的。”杨恽却勃大怒:“胡说!这种皇帝,我还为他卖命做甚!”

不久,出现了日食,这在古代是种恶兆。这时,就有人适时前来告密说,日食警告的是杨恽,因为他犯事被贬后,不但未有悔过之心,而骄奢淫欲,惹怒了上苍。并且,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即指《报孙会宗书》),怨恨之言良多。

汉宣帝闻报后,立即叫人拿来那篇文章读,读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斗酒自劳……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度。不知其不可也”时,一下子又惹怒了宣帝,当即下令逮捕杨恽。

汉宣帝看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后为什么会大怒,原来是杨恽的话太无视他的存在。在老杨看来,他已经被贬官三年,对皇帝已经尽了忠道,从此就两不相欠了。最让宣帝受不了的是,杨恽居然把他和死掉的父亲相提并论,皇帝自然就要大怒了。

大怒的汉宣帝,给杨恽判了个大逆不道罪,就令人把他腰斩,杨恽的妻儿被流放到酒泉郡。而作为劝谏者的孙会宗,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罢了官。杨恽由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可谓成也告密,败也告密,这也算是恶报轮回吧?

杨恽的因文惹祸,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字狱”的先河。杨恽的惨死,却得到了后人的极大惋惜和深切同情。相比而言,汉宣帝此举,成为他“善政”的一个最大污点。汉宣帝号称英明,却如此草菅人命,确实有些令人想不明白。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