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长安十二时辰》昨晚开播,当年长安坊市的盛景重现,有人说长安十二时辰就是西安一整天,但其实西安的古名并非“长安”,西安和长安是两个不能混为一谈的概念。 长安城是我国汉唐时期的都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古都,还一度是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声名闻于海内外。近年来,网上流传的一篇关于地名变化的文章《那些改名后肠子都悔青的城市》,长安也在此之列。如果说黄山市改回古称“徽州”还有史可据的话;那么,西安改名“长安”则并不妥当。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长安改名西安的事;或者说,西安的古名并非“长安”。 “西安”的由来 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在政区层级上,西安是统县行政区名,不是一个县名。今天的统县政区多为地级市;明清时多为府;唐宋时多为州;在秦汉时多为郡。县级政区,在今日即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等几种;在古代基本为县。 西安之名始于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徐达进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今西安名称即从此开始。换句话说,“西安”这个地名,不是“长安”改的,当时是由“奉元”改的。再往前追溯,则是安西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其中,“京兆”这个地名用的时间最长。京兆之名首现于西汉时期。秦代置内史管理京畿地区。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以右内史部为辖区,治所在长安县,职同郡太守,参预朝政。曹魏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隋初,一度改雍州。唐朝开元元年(713年),升雍州为京兆府。宋金时期,西安虽然不是首都或陪都,但是名称仍旧叫“京兆”。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世祖忽必烈封其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出镇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京兆府为安西路,西安也从此失去带“京”字的地名。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又改名为奉元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