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雨季“湿哒哒” 勿忘为身心祛湿

 梅村柳月 2019-06-28

梅雨季节

现在正值梅雨季节,气候闷热潮湿,可引发一些“梅雨病”,影响人们的健康,梅雨季节该如何养生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魏华凤提醒读者注意以下要点。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造成多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又由于这段时期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小心这些“梅雨病”乘虚而入

梅雨天不仅天气湿哒哒,人们的身体、心情感受也极为不爽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魏华凤介绍,这种气候条件下要当心一些疾病乘虚而入。

首先就是呼吸道疾病,尤其对过敏性体质人群来说,在梅雨季气候忽冷忽热、潮湿环境滋生螨虫、空调未及时清洁等情况下,容易诱发哮喘。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小儿、老年人、体弱多病者。

第二类是皮肤病。真菌、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极易滋生,因此在这个时节各类真菌性皮肤病,如脚癣、手癣较为多发,瘙痒是最主要的症状。另外,过敏引起的湿疹等皮肤病也较为常见。由于这些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系统治疗。

第三类是胃肠道疾病。因为在闷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食物很容易变质、发霉,而一旦进食了这些不卫生、不安全的食物,就可诱发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更加严重的是,有些霉菌还是致癌物,可引起食物中毒等严重问题。

魏华凤医师特别提醒市民,有些人发现食物上有霉点后,还舍不得丢弃,仅仅把发霉的地方去除,这样做是有隐患的。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发霉部分是霉菌菌丝完全发展成型的部分,周围其实还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存在,所以为了健康,一旦发现有霉点,就应该把食物全部扔掉。

另外,这个阶段天气逐渐转热,夜宵、烧烤、小龙虾、冷饮等又到了销售旺季,而街头无证摊贩、饮食油腻、生冷等不良习惯同样也是胃肠道疾病的诱因。

第四是关节病。在梅雨季节不少人都会感到关节酸胀难受。魏华凤医师介绍,这种梅雨季节的关节不适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原来就有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人群,受外界湿邪侵袭导致原有疾病复发、症状加重。还有一种是经过西医检查没有病理性疾病,但在潮湿环境中确实发生了关节酸痛等不适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湿”,主要还是与外界环境有关。

第五是心理疾病。梅雨季节不仅湿度大、而且气压低,很容易感到胸闷、烦躁不安、睡不踏实。原有抑郁、焦虑、神经官能症的人群,在这个季节症状可加重。

第六是心脏疾病。在闷热、潮湿气候下很容易使人感到胸闷、气促、心慌,血压容易波动,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魏华凤医师特别提醒,原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一定要特别注意,当发生胸闷不适的症状时,不一定就是单纯的气压低所致,还可能是心血管在报警,不要不当回事。

第七是妇科疾病。由于空气一直湿漉漉的,衣服不容易干透,也缺乏日晒条件,如果女性穿着了这种内裤,或是穿不透气的裤子,就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抵抗力差、反复尿感的人群也常在此季反复发作。

“祛湿”可以靠薏仁水吗?

说到祛湿,很多人都会想到薏仁水,近年来超市、便利店、网店的各种薏仁水、五谷杂粮粉都很受欢迎。薏仁水真的可以祛湿吗?

魏华凤医师介绍,中医所说的湿气重包括外湿和内湿。外湿就是梅雨季节这种潮湿的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内湿是指人体本身湿气重,比如由于脾胃虚弱生湿气。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湿气重,主要看有没有以下这些症状:身体困重,四肢乏力、头重如裹,大便可粘在马桶上,口气重、口臭,喉咙口好像一直有痰的感觉,皮肤、头发容易出油、舌苔腻,体型偏胖(不绝对)。

如果一年四季都有上述症状,那就说明确实是内湿较重;如果梅雨季节有其中一些症状,其他时节好转,那这种湿气就是由外湿引起的为主。如果不能很好分辨,也可以去医院请中医师辩证。

再来说说薏仁水。魏华凤医师介绍,薏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品。不过,也并非所有湿气重的人吃薏仁都有效果。这是因为湿气也分为几种不同类型,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不太一样,适合的食疗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不要自行认为自己就是湿气重,也建议不要盲目、大量用非专业人士推荐的“食疗”,请专业的中医师辩证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病症选择中药调理或药膳食疗等。

魏华凤医师介绍,一般可将湿气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01

湿热。

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主要表现还有舌苔黄腻、口气重、口苦,大便粘腻不成形、非常臭,也有部分人会出现脸上长痘、反复口腔溃疡、口臭等现象。这种类型的人吃薏仁就效果不大,适合用苦参、金钱草、栀子,煎饮、熬汤或洗脚(适合有脚癣者)均可。

02

寒湿。

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指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内生寒湿指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主要表现为关节、筋骨疼痛、肢冷畏寒、腹痛泄泻等。这些人群可以适当选用生姜、桂枝等。

03

痰湿。

属于中性的湿气重,这里的痰是中医所述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食疗可以用白术、茯苓、冬瓜皮,也可用陈皮泡茶。

04

脾虚湿。

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产生的病症。主要症状有易疲劳、少食腹胀、大便泄泻,舌苔厚腻等。这类人群适合食用薏仁、山药、白术、茯苓。


梅雨季节的生活提醒

既然梅雨季节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湿除霉,预防“梅雨病”呢?

魏华凤医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1.尽量保持家居干燥。

可以充分利用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功能、干燥盒等设备,或是用传统的木炭、石灰吸潮法,降低梅雨季环境中的湿度。尽量避免长期待在潮湿、闷热或寒凉处,居室要经常通风。对于衣服、被褥,要常换、常洗、常晒,梅雨季间或有天气晴好的日子,可抓紧时间充分日晒,或者合理使用烘干设备如烘干机、吹风机等。下雨天要避免涉水,鞋袜如淋湿要及时脱下,使足部等皮肤部位尽量保持干燥。

2.预防食物霉变。

可以使用各种密封罐保存食物,以减少其受潮、霉变。米、面等食物要放在通风干燥处。

多食用新鲜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尽量不要剩饭、剩菜,实在吃不完的及时密封、冷藏,下一顿吃完。

经常检查家中的各种食材,只要发现霉变迹象,就应直接丢弃。如果进食后出现肠胃不适,要及时就医。

3.生活规律注意锻炼。

梅雨季节受气压影响,加上进入夏季后昼长夜短,容易影响睡眠。因此更需要注意合理的生活作息,劳逸结合,避免熬夜。睡眠不足可使抵抗力下降,进而倒追湿邪更易入侵,如果晚上睡眠偶尔不足,还可以在白天补睡一会儿。

积极、规律的运动锻炼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湿气对人体的影响。不过要注意如果出现胸闷不适,特别是原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该及时辨明原因,不要过度锻炼。

4.中医药调理。

梅雨季节感觉不舒服的人群,还可以选择药膳或中药调理。比如心浮气躁者可饮玫瑰花茶,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逍遥丸等疏肝理气。关节炎患者可以使用红花油外涂、远红外线等照射等方式保健。平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服用藿香正气水,艾灸足三里或者拔罐等。

佩戴香囊也是一种不错的保健方法。中医认为芳香类药物可以醒脾和胃,辟秽化浊,祛湿达邪,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成分配伍的香囊挂在家中或随身佩戴。

每天睡前不妨热水泡脚,除了少数糖尿病足、静脉曲张等疾病患者,适合大部分人群。不过要注意,夏天闷热也不宜用凉水泡脚,选择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泡脚时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泡脚后应该将脚擦干,可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还可以用艾叶水泡脚,艾叶具有良好的祛湿散寒的功效。

5.为心情“祛湿”

除了身体,心情也需要祛祛湿。潮湿气候本来就容易使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再加上雨天户外活动减少,更容易影响心情。所以要积极应对低落的心情,找到兴趣爱好,或者多和朋友交流,纾解压力,放松心情。如果感觉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应积极就医。

专家简介

魏华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示范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龙华医院名老中医夏翔工作室成员、首批上海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曾获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擅长脂肪肝等代谢紊乱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鼻咽炎,咳嗽综合症,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病,过敏体质和虚病调理等。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