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人里三个胖,还有两个特别胖。众所周知,人体携带的脂肪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要多得多,我们通常会将此归咎于垃圾食品或缺乏锻炼。 但远在现代肥胖流行之前,“演化进行曲”就已让我们走在了一条肥胖不归路上。近日,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尽管黑猩猩和早期人类的DNA序列几乎完全相同,但在脂肪细胞中DNA的包装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这降低了人体将储存热量的“坏”脂肪转化为燃烧热量“好”脂肪的能力。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6月24日的《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由博士后研究员Devi Swain-Lenz和杜克大学生物学家Greg Wray领导。 Swain-Lenz说:“我们是肥胖的灵长类动物。对科学家来说,人类比黑猩猩更胖这一事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新的证据可以帮助解释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相比,即使是拥有六块腹肌和波浪状手臂的健美达人也有相当多的脂肪储备。虽然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体脂不足9%,但人类的体脂范围达到14%至31%。 为了解人类是如何成为肥胖灵长类动物的,该研究团队比较了人类、黑猩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恒河猴脂肪样本。利用ATAC-seq技术,他们扫描了每个物种的基因组,了解其脂肪细胞DNA的包装方式。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大多数DNA被浓缩并紧密缠绕在蛋白质周围,只有特定的DNA区域被松散地包装,以便于打开和关闭基因的细胞机制。 图片来源:《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研究人员确定了大约780个DNA区域,这些区域在黑猩猩和恒河猴中可以被发现,但在人类中却变得更加密集。研究团队仔细研究了这些区域时,还注意到一段重复出现的DNA片段,它有助于将脂肪从一种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细胞类型。 图片来源:《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Swain-Lenz解释说,并非所有的脂肪都是平等的。大多数脂肪是由储存热量的白色脂肪组成。它构成了大理石样的花纹,并在我们的腰腹部周围堆积。另一方面,被称为褐色脂肪的特殊脂肪细胞可以燃烧热量,而不是储存它们来产生热量以保持我们的体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