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飞云一一俄罗斯风景油画写生作品赏析

 蒲公英6817 2019-06-28

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

读杨飞云先生的风景绘画

文/徐小东

2019年6月8日,写生见性——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油画院创办12年来杨飞云先生首次个人展览。展览以“写生”为主线,呈现杨飞云先生多年来持守的以油画写生进行创作的学术态度。本次展览的作品分风景写生、名作临摹、室内写生三个部分。

杨飞云先生为此展览拿出了几十年间大量的绘画作品,其中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人物油画也有各个时期的大量油画风景写生,还有在世界各大美术馆中的临摹的大师作品,更有难得一见的巨幅风景创作。在他的绘画中有来自西方传统的修养,也有质朴无华的天性,两项结合形成了他的绘画特质。杨飞云先生的人物画已经久负盛名,他的风景写生和风景创作却并不为更多的观众所看到,这次展览使更多的观众看到杨飞云先生的另一面——以风景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彩纷呈,走进展厅立刻有种目不暇接之感。每一帧画幅都像是对自然的浅吟低唱,每一笔笔触都像赞美自然的词藻,每一块颜色都像歌唱自然的旋律,这些风景写生作品呈现的是遵循自然的启示并在其中找寻自我的特质。

杨飞云先生画风景的初衷是向自然学习。在自然中有艺术家所有的滋养。对自然的诚恳,也就是真实的自我在画面中的显现。在这一点上,杨飞云先生所有的写生作品,都贯彻了这一原则,就是面对自然诚心以待。从他写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颗朴实、真挚而又激动和敏感的心在不断从自然中吸取营养和精华。当作品呈现出面貌时面对自然的感受已经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形式。

一个人的绘画以什么样的形式承载画面,就是这个人以什么样的精神面对这个世界,在杨飞云先生的风景写生作品中,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对乡土的热爱,看似平淡无奇的风景,杨飞云先生却用油画表现得温暖而又深情。他站在风景空间里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本身,而是被风景所唤起的情怀。这种情怀不断的在他的画面中显现,从阳光斑斓的他乡到古朴厚重的村庄,每一处驻足凝望后挥毫而就的画面中,都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感动。这并不是因为画面的完美而产生的,而是在自然中被唤起了内心的情感,并由这种情感所主导下的表达所呈现出的画面,就凝聚了让人难以忘怀的美感。因此,在杨飞云先生的风景画中,技艺的娴熟并不是主角,而是洋溢在画中真切的、深情的、纯粹的情感,却总能使人念念不忘。当然,没有高超的绘画技艺,也无从做到这一点。在杨飞云先生的风景画中技术依附于情感,而情感又因为技术的娴熟而呈现出通透的真挚,不虚伪,不矫情,不造作!直抒胸臆,解衣磅礴。

风景画就像杨飞云先生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他的风景绘画中既有自然的客观属性,又有内心情感的乌托邦。这两个方面在他的风景绘画中达到了巧妙的平衡。他的风景画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眼前的画面既真实平淡却又过目难忘,观者的情感在这样的画面中可以互应。

好的艺术品,不仅仅是形式的完美无缺,更为重要的是能使自己的生命感受转换成艺术形式,并且通过绘画技巧加以呈现。这样呈现的艺术品,就成为画家生命的延续。创作者用绘画形式,承载了生命形态,这样也就使艺术品本身具有了自身的生命力。杨飞云先生在这次油画院的个展上,最为夺目的画面应该是上世纪末在法国巴黎画的写生。在展览上这些不大的画面,像一颗颗晶莹的钻石,散发出耀眼而夺目的光彩。就其绘画语言这些幅作品并不炫耀,虽然展览上的作品异彩纷呈,张张夺目,但是,无论在展览上流连忘返多少来回,最终目光还会落到这些画幅不大的画面上。什么原因使这样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显然不是绘画的技艺,也不会是画幅尺寸,那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世界能够让人动容的就是情感。而杨飞云先生把让人动容的情感转为画面形式,画面笔触娓娓道来,色彩沉稳和谐,空间疏密有致,而这一切所构造出的画面却使人忘记了这些形式的存在。观看者感受到的恰恰是这些形式所凝聚的热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艺术家遵循客观规律而找寻自我的方式,杨飞云先生的风景写生也遵循了这一不朽的艺术法则。杨飞云先生倡导的“寻源问道”的创作宗旨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这一理念包括向大师学习和向自然学习的两个方面。在杨飞云先生的风景画中可以看到法国画家柯罗绘画的影子,但是他并没有重复柯罗绘画的手法,而是以柯罗赞美自然的目光观察和审视自然,同时他也注入自己的感情和经验,使得他的画面具有了独具特色的美感,这种美感正是来自于心源的肇起,遵循规律和传统最终所指向的必须是内心渴求的方向,无论是向大师学习,还是向自然学习,都是开启自我灵智的方法,如果自身的灵慧没有被开启,再多的学习,也是毫无意义的努力。因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关键在于“心源”之上,被自然所开启的灵慧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杨飞云先生的风景绘画就是这一判断的最好证明。正如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所言“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因此,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纷繁复杂,守住“心源”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