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

 太行森林 2019-06-28

在森林中培植仿野生石斛的门巴族青年。早年从内陆引入的仿野生石斛培植方法是当地居民家庭收入来源之一 ©柯志刚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75篇推送。

由于江水的侵蚀,雅鲁藏布江下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墨脱县便位于这里。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墨脱长时间与外隔绝,成了西藏高原上的一座“孤岛”。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现实在这里交织,而墨脱居民那种淳朴的幸福深深打动着摄影师柯志刚,驱使他用朴素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这一切。

秘境墨脱

摄影并文 / 柯志刚

形似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一段墨脱县公路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一个巨大的峡谷。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主体位于墨脱。

手持念珠转经的门巴族老人。墨脱县境内每村都有小型的寺庙供人们日常转经,转经的基本都是老人,极少见年轻人

躺地下吹泡泡的小孩,远处是墨脱县城

墨脱,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是南迦巴瓦峰和雅鲁藏布江环抱下的“莲花圣地”。那里住着中国西藏的古老民族——门巴族和珞巴族,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及缺乏与外界的接触,这里成为西藏高原上保持着原始状态的一座“孤岛”。

拉水泥下山的小工。城市建设中现代化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都是由人力搬运,这也是当地青年的一种就业方式

搬运玻璃窗的当地居民

人们进入这片物资贫瘠、发展受限的“孤岛”必须通过徒步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的方式。在党和国家援藏政策扶持下,墨脱公路已通车,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当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中。

养骡人和他的骡子。墨脱公路通车前物资运输都是依靠骡子队,虽然现在条件改善了,骡子队也少见了,但仍有未通路偏远村庄,需要骡子队来运输物资

运用小型机械化生存设备在田间劳作的当地居民

内陆进来的施工队在修建城乡公路

2018年第二次踏入不再神秘的墨脱,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现实,交织跌宕在这片隐秘的“孤岛”之中。在援藏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墨脱也逐渐步入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但墨脱人民乐观、好客的性格与吃苦耐劳、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从未改变,也正是这种最淳朴的幸福深深打动着我,驱使我用直观、朴素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这一切。

茶山采茶的门巴族家庭;墨脱茶是当地农业局开展的农牧特色产业,以茶产业促进妇女就业、增加当地家庭收入

门巴族老人

户外洗澡的门巴族小孩

刚干完农活,面对镜头害羞的门巴族孩子们

仁钦崩转山路旁巨石上的手印,被信徒们奉为“佛印”

搬树干回家做柴火的当地居民

坐在墨脱中学悬崖边石墩上学藏语的中学生

小寺庙经堂中念经的喇嘛和作揖的当地居民

墨脱趴龚(门巴话),类似我们内陆的腊肉

门巴族老人在火堆前吹螺号,念经前的一个仪式。当地人相信吉祥的号声可以驱除邪恶的精灵,使人避开自然灾祸

门巴族老人明珠措姆和她身后的荣誉墙。在内陆读大学的两个儿子在读书期间获得的多个荣誉证书,作为母亲的她深以为傲

抽着胡明烟的重庆开县人王志华和他的养女。1996年随援藏工程队进入墨脱的他,娶当地姑娘仁青措姆为妻,现定居墨脱,育有2男及1养女

身上贴满文身贴的门巴族青年

立经幡的当地居民

门巴族青年和随身携带的藏刀

踢足球的门巴族小孩

周末在教室里复习功课的中学生

清晨亚东村打鸣的鸡

编辑 / 章文

摄影师简介

志刚摄影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