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的消暑神器都有哪些?——扇子、竹夫人、瓷枕,既健康又环保,有时还能彰显你的儒雅气质,了解一下!1.扇子 说到最环保最便捷的消暑神器,从古至今,首当其冲的都应该是扇子,因为它最为简单、趁手。扇子距今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会随时拿起宽大的树叶或者动物的羽毛来遮阳生风,称之为障日,这就是扇子的雏形。 秦汉以后,扇子的形状主要有方形、圆形、六角形等。扇面大多采用丝织的绢素,是文人墨客展现绘画才华的绝佳之地。 《青枫巨蝶图》 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至明清时期,浙江、四川等地盛产折扇,很多的文人骚客更是热衷于在折扇上边题字作画。折扇一开一合之间,尽显文人儒雅气质。 2.竹夫人 竹夫人也是一种平民化的消暑利器,但是不像扇子得以流传至今,竹夫人目前基本已经失传。竹夫人起于唐,盛于宋,又叫作“青奴”。它是用青竹编成长笼,或取整段竹子中间掏空四周开洞以通风的圆柱形竹制品。抱着或者枕着竹夫人,可以依赖竹子的清爽透风获得体感的凉爽。 3.瓷枕 与竹夫人一样,瓷枕也已经退出了日常生活,流传下来的瓷枕,基本成了古玩爱好者把玩的古董或沉睡在博物馆的展览柜中。瓷枕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瓷枕的外形设计也颇具考究,设计者们一般依据人体头、颈部的线条甚至发型来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保证枕着瓷枕睡觉的时候整个人身体呈自然状态,又可以保证发型尤其是女性用户高耸的云髻不乱。 瓷枕的种类繁多,有几何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宋代定窑白釉孩儿枕就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瓷枕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悠闲得意,让人看着不自觉顿生爱怜之意。整个瓷枕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更是生动传神,具有高雅的艺术感召力。 二、谁说古人没有空调房? ——水亭、含凉殿,最环保、最天然、最健康的空调房,了解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诗《刘驸马水亭避暑》: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展红疑漏洒,水晶帘莹更透风。这里所说的“水亭”,就是当时王公贵族们的“空调房”。 水亭的原理很简单——借用机械设备将水运送至亭子顶部的储水容器中,然后让这些水经由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寄情山水间的空调房是不是让人心驰神往,约上三五个好友,泡上一壶好茶,在水亭里尽情谈天说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吹空调吹得皮肤干燥毛孔粗大了! 唐代有钱人家尚且可以建造“水亭”避暑,那宫中又有何大招呢?皇宫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空调房”的格调要自然更高一些,当时宫中修建的空调房有个好听的名字——“含凉殿”。 其实,“含凉殿”就是“水亭”的升级版!此殿一般临水而建,殿中安装有类似水车这种机械传力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借用流水转动扇轮,扇轮转动产生风力并传至殿中。与此同时,含凉殿像民间的水亭一样,将水引至宫殿顶部之后,让水再沿着屋檐倾泻而下形成水帘,循环往复,激起凉气。 这种凉气不像咱们现代空调吹出的冷风那么刺激,它比较柔和,但又恰到好处,吹久了也不会让人觉得难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吹出空调病啦~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空调房特别环保,不需要借用电就能达到制冷的效果。 大明宫含凉殿 三、古人冷饮都喝哪些? ——饮子、雪泡梅花酒、酥山,纯天然零添加,美味又健康,了解一下!当你热得快要喷火的时候,来一杯冷饮降降火简直是最为大快人心的事情了。但是喝什么冷饮是个问题,现在市面上的冷饮种类繁多,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大多数冷饮的糖分也让我们为自己的健康担忧。 但是古人就没有这个担忧了,因为他们那个时候喝的冷饮真的是货真价实,零添加纯天然。说到这里,各位可能要问刺猬一个问题:古代没有冰箱,他们怎么弄到冰呢?又怎么制作冷饮呢?——是时候亮出古人真正的智慧了! 其实,古人很早就懂得储藏冰了,这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周王朝。当时周王朝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掌管冰块——冰政,冰政的一把手叫作凌人。这个部门大概有80来号人,主要负责斩冰、藏冰、启冰、颁冰。 大冬天的夜晚,这群人就会到冰冻的河面上去切割冰块,然后运送至叫作“凌阴”的冰窖中冷藏。这个冰窖可不简单,它通常会挖到地下两米多深,四周还会修建土墙用于隔热。如此费力存储的冰块到了夏天自然是比黄金还要珍贵,届时,由冰政部门统一制作冰品供皇室老老少少享用。必要时候,为了奖励有功之臣,皇帝还会召开赐冰大会,论功行赏。这种赐冰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 斩冰 然而冰食的普及,应归功于隋唐时期的卖冰小商贩——冰商。既然夏天的冰品如此有市场,民间那些有头脑的商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于是冬天藏冰的个体户就出现了,他们也是冬日藏冰,夏天沿街叫卖各种五花八门的冰食。当时流行一种叫作“饮子”的饮料,它是用水果和清热解毒的草药熬制而成的,再加上冰块,一杯清凉可口的饮子就做好了。一饮而尽,真是透心凉心飞扬!关键是这种冷饮的原材料真是相当健康了,比起现在超市冰柜里摆放的那些冷饮,你会选择哪一款? 清明上河图——饮子店铺招幌(图中红色线框) 唐朝还有另外一种消暑佳品“酥山”,在当时只有皇室和官员才能享用此物。“酥山”类似于最古老的冰镇果盘。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酥山”。它的做法也比较有诗情画意:将奶酥加工至松软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将其以作画的方式淋在盘子之类的器皿表面,比如淋成山的形状,然后再冷冻成型。经过冷冻的酥山如同冰晶,晶莹剔透,吃起来“非固非稀,触皓齿而便消,是津是润”,是不是跟今天的沙冰颇为相似。 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酥山”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的冰食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宋朝期间,有一种特别流行的夏日饮品叫雪泡梅花酒,这可比现在酒吧里边的某些饮品制作精良多了。制作雪泡梅花酒时,需要把冬天的梅花放入消夏的白酒中,花香自来,沁凉如雪,喝上一口,令人心旷神怡。另外,宋朝期间还有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等冷饮,各位小主单单是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就已经垂涎三尺呢? 民间街头卖饮品的小贩
【参考文献】
备注: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