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二八定律 ……班主任不可忽视的管理方法

 美文云中飞 2019-06-28

班主任很少发挥中等生的作用,只会给他们布置简单的任务(如打扫卫生)。在班级事务中,中等生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他们的主要动作就是“服从”“参与”,它们在班级管理中是配角。而差生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并不待见自己时,他就会把更多不好的方面展示出来;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忽视自己时,他就会对教师和班级漠不关心。

1

班级管理中的“二八现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人帕累托发现了“二八现象”,随后总结出“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另一大半是不重要的),这一定 律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

比如,我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班级(无论是优秀的 还是糟糕的),班主任无形中都在运用“二八定律”管理班级 —— 只依靠少数学生就 基本完成了管理任务。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三个层次。这里必须做出 说明。

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并非一般意义上用成绩划分出来的层次,而是从管理难度的角度划分的(当然,二者也有关联)。优等生并不一定成绩优异,而是很自觉、工作很主动的学生;中等生是指没什么特长、表现平平的学生;差生是指表现不好、很难管理的学生,当然,这些学生的成绩通常也比较差。我向来反对使用“差生”来描述学生,但此处为阐述方便,暂时借用“差生”这个词。

班级里这三类学生的比例大致是多少,要看班级的具体情况。优秀的班级和糟糕的班级差别往往很大。平均比例一般是差生约占10%,完全不需要教师操心的学生约占20%,表现一般的中等生约占 70%。三类学生呈橄榄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在运用“二八定律”管理的班级中,班主任对这三类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见图 9–4)。

优等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班主任的好助手。他们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在班级的地位比较高,表现的机会也多,做的事也是最多的—— 20% 的人 完成了 80% 的工作。我们发现,在绝大多数班级里,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真正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优等生。

班主任很少发挥中等生的作用,只会给他们布置简单的任务(如打扫卫生)。在班级事务中,中等生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他们的主要动作就是“服从”“参与”,它们在班级管理中是配角。而差生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应,班主任在管理上的精力投入也符合“二八定律”—— 少数问题较多的学生消耗了班主任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差生不仅不参与班级工作,还经常捣蛋,起反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是反角,他们是班级的重点“维稳对象”。不同学生在班级里的状况如图 9–5 所示。

2

对“二八现象”的反思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什么会有意无意地运用“二八定律”呢?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是班上的学生素质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工作积极性、能力和领导力都明显优于同班同学,班主任用起来放心、顺心,关键还省心 —— 优等生几乎不用怎么指导、培 训就能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有时候能碰到特别能干的学生)。如果班级的事不多,班主任对班级发展的要求也不高的话,有一小批得力助手就足够应对了。

有的管理学论著提倡管理一定要用好“二八定律”,但是我认为,在班级中运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和企业不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二八定律”(很多班主任是在无意中使用的),就会造成下列问题。

(1)少数人累死,大多数人闲死。

(2)少数人能力越来越强,多数人能力得不到提升,还有少数人能力越来越差。

(3)依靠少数人,班级发展会遭遇“天花板”。

因为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班级只靠少数人努力,大多数人很闲,再有几个人搞破坏,班级就会经常处于“维持”的状态,班级的发展后劲就会不足。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一部分。重视少数人,势必就会忽视多数人。班级管理怎 么可以放弃那么多人呢?有人会认为这是管理的需要,如果大家都参与管理,班级就 会变得很混乱。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我认为恰恰相反,“二八现象”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凭少数人就能创造那么多贡献,大多数人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我们似乎就可以找到班级发展的最大空间 —— 就是后面那 80% 的学生(中等生和差生)。

在一般的管理方式下,他们人数众多,贡献不大。“二八现象”说明很多人的潜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他们的潜能能发挥出来,不仅对班级发展大有好处,对这些人自己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试想,如果班级里那 80% 的学生都能像前 20% 的学生一样,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班级事务,那么这个班级该会多么优秀。

3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

中等生和差生是不是真的像有些班主任所想的那样没用甚至有反作用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除了个别情况,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怎么会有一无是处的人呢?既然承认没有一无是处的人,那么为什么很多班主任做事的时候就忘了他们或者采取了相反的行动呢?这就要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找原因了。

如果班主任只按照固定的标准和个人的价值观去要求学生,就必然会有不符合那些标准和价值观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教师眼里,就不是什么“好人”。班主任在内心对这些学生是抵触的(不一定会表露出来),自然就不可能“重用”他们。

但往往越是这样,学生的表现就越糟糕。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并不待见自己时,他就会把更多不好的方面展示出来;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忽视自己时,他就会对教师和班级漠不关心。在班级中,很多班主任都遇到过“一无是处”的学生(见图 9–6)。但是必须强调,这是固有标准评价下的“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当然是片面的。

如果班主任能够遵循教育规律,那么势必就会做以下思考: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只是我还没有发现。

如何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呢?要经常转换角度,转换姿态,转换标准。这些“转换”的背后,其实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当教师改变观察学生的角度和姿态时,往往就 会有惊喜的发现 —— 学生变得可爱、有才了,班主任的工作心态也好了(见图 9–7)。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只是有的金矿露在外面,很容易看到,也不用费劲去开发;而有的金矿藏得比较深,不容易发现,需要用心开发。

4

接受学生不可改变的,改变学生可以改变的

我们可以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偏爱”某些学生的心理,但也指出,这样做不利于发展全体学生。学生的个体素质确实差异较大,然而,教育恰恰是要提升人的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一定是有用的。班主任要具备的良好工作态度应该是 “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见图 9–8)。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身上有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先天遗 传的一些特质、性格等。每个学生来到班级里都不是一张白纸,他已经被抚养多年,身上带着家庭教育的烙印。这些是难以抹去的。

对学生身上难以改变的东西,班主任要坦然接受——这就是他。接受不代表不作为,只是说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班主任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比如用教育观念、管理方法和 班级氛围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

抓中间,促两头

很多教师会用“抓两头,带中间”描述自己的工作策略。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抓两头,带中间”,到最后往往是抓了两头,却放弃了中间。因为中间群体很少惹是生非,教师会觉得即使不抓,问题也不大。

就班级各层次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可以大有作为的是中等生。这个群体,是最有可能改变的。放弃了中等生,就等于放弃了一个班级最大的增长区域。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中间,促两头”。

班级里的优等生(并非特指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实是不用多管的。因为他们综合素质好,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性较强,一般来说也比较有个性。这类学生普遍对教师 干涉过多反感。因为他们很自觉,所以不需要班主任过多关照就能较好地处理各种事 务。对待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手”,让他们有更多自由的时空自主发展。他们一般也会主动做事,不需要太多控制。

有的班级可能会出现“天才”。天才是特例。如果哪个班级出了“天才”(相对于同班同学资质优势特别明显),就只能说是班主任运气好,班主任切不可认为天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最多是发现)。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就是把差生教育成合格的公民,把普通人变成人才。人才完全是可以培养的。

中等生是班级里人数最多而受到关注最少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智商、情商方面并不输于优等生,但因为种种原因,潜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至于表现平平。他们渴望得到重视。优等生是不缺少关注的,所以,很多优等生把教师的关注看作理所当然,教师激励他们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对中等生的激励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差生,也有人叫作“问题生”。其实,问题生是个伪命题。不存在什么问题生,或者说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成年人也一样),只是“问题”来自哪一方面、是显性 的还是隐性的。所谓问题生,是指有显性问题的学生。问题生同样是金矿(你不得不这么看),需要开发。发现问题生的价值,激发问题生进步,是很有价值的事。 

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各层次学生投入的精力大致比例如图 9–9 所示。

从图9–9来看,似乎要求班主任把大部分精力投放给中等生,投放给差生和优等生的不够多。然而,这恰恰与班级各层次学生的比例是相吻合的。中等生本来就占70%左右,与之相匹配的精力当然也应该是这么多。

差生只占10%,考虑到教育差生的难度较大,实际上要多投放一些精力。而优等生本来就不需要“管”那么多。所以,这样的精力投放比例是完全符合“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原则的。

本文选自《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一书,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