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衰老人稍微走动有点喘,做什么运动?

 燕山茶社 2019-06-29

只要不是因为心脏、肺、肾脏、贫血、各种慢性消耗性等疾病,能活到稍走动就气喘我要恭禧你了,因为你活得足够长寿了。你适合家里站站,少走二步息息,床上主动或背动让别人邦你活动一下四肢关节,坐着运动一下手臂和下肢,是该养护的时候了,动到气喘只会缩短寿命。

心肺功能衰退到了失代偿期就是一动就气喘,若不是因为这些或那些疾病,老人随年龄增长全身所有脏器都在衰退,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必然久结果。按平均心率70次/分算,一天10万次,一年3650万次,十年3亿6千500次。按70岁作为老年人,心脏至少跳了25亿5千万次以上。肺每分钟呼吸16次来算,每天要2万7360次,按㝿70岁来算接近6亿次。那怕钢做的心脏和肺这个水泵或“风箱”不知应换了多少次。

上了年龄,器官的下跛路越走越快,所以人能活120岁、150岁只有美好向期望或极其个别的现象。若大脑失去了认知功能、生活不能自理这不是老寿星而是在受罪。生活质量高于一切,开开心心过每一天就知足了。当然背后的支撑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话说回来问题中如老人没提多大年龄,人和人的个体差异太大,但70岁以前稍一动就气喘,那绝大部分是心血管疾病已产生心衰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预防远胜于治疗,当然得了病也得亡羊补牢,还得认真治疗,都说好医生太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的“坏”,我坚信没有一个医生有意识去治死一个病人。但相比轻信网上流传所谓的养生疗法、保健品、调理药、营养品,真还远不如治病和防病为主是真实的养身。真奇怪几乎每个小区问口总有那么一间不挂牌宣讲养生保健门店广告门店,里外总有人坐着等看,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中国的特色,老人要健康、怕死是天经地义的,这些本该由医生来做的工作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

心血管疾病从预防肥胖开始,肥胖导致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最后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称为代谢综合症。从幢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少吃多动严格控超重和肥胖,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70%-80%。

抽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吸烟率在37%以上。中国的烟民队伍而且在不断扩大。七成烟民吸烟始于14到22岁这个阶段。据调查我国现有烟民3.2亿,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多。

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一亿,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因此以备不时之需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杜绝吃出来的肥胖、杜绝抽烟这关系到30年后的下一代和中国人健康素质的大问题,我们呢?有行动吗?有人在想吗?有人在抓吗?

2019.6.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