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与饮食二便

 阅海书馆 2019-06-29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是胃的腐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实现,《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把胃肠里水谷精微花生为精、气、血、津液,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饮食不节不仅会造成脾虚,而脾虚也会造成食欲不振。

大部分脾虚是由于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特别是食积,中医讲“大饱伤脾”、“过思伤脾”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往往会饮食不规律,甚至暴饮暴食,加上压力大,往往会造成脾虚,而脾虚又会影响胃肠里的水谷精微的升清功能,当胃肠水谷不能正常运化为气血津液,就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

脾虚容易造成水肿和腹型肥胖

脾虚不能帮助胃肠运化饮食,还会造成湿困,人体内大部分都是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长期湿困必然造成痰、饮、湿,形成水肿和腹型肥胖,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胖。现在很多职场白领和中老年人往往会容易形成“小肚腩”,往往就是脾虚湿困造成的,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脾虚会造成二便的失常。

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阳虚,则可见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

是否脾虚,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表现判断:

1. 很少有饥饿感,即便肚子饿也不想吃东西。

2. 面色枯黄,头发干枯

3. 过分挑食。

4. 肌肉无力,懒得动,易疲劳。

5. 肚子、膝盖部位怕受凉(可与旁人比较)。

6. 形体过胖或过瘦。

7. 容易感冒、气短,或有鼻炎、咽炎

8. 有过敏问题、皮肤病。

9. 二便不正常,早起难排便,时常便秘或腹泻。

10.体寒,怕冷,手脚冰凉。

   11.女性痛经

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如下几点:

1、忧思伤脾。情绪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平衡饮食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

3、凉性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脾虚之人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4、脾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一些粳米、甘薯、炒薏苡仁、小麦、芝麻油、糯米之类的食物,对脾虚有好处。

5、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

6、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