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珍品|宋拓黄庭坚《此君轩诗》帖

 zzm1008图书馆 2019-06-29

【内容提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拓黄文节公《此君轩诗》刻,原诗作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是黄庭坚题祖元大师居所此君轩之作,后被祖元摹勒刻石于轩中。黄庭坚贬谪戎州期间,共作过三首《此君轩诗》,同韵同调,所赠亦均是祖元和王庠二人;但因诗作产生时间与书写赠送时间不同步,摹勒上石及黄庭坚诗集编订所据底稿不同,故三诗的写作年代颇为混乱。本文先从文献、书法碑刻以及黄庭坚与祖元和王庠之交游着手,厘清三诗的写作时间和顺序,进一步考察此君轩三诗的墨本和拓本流传情况。国博所藏宋拓本是黄庭坚三诗中唯一保存的宋拓本,弥足珍贵。元符年间是黄庭坚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段,存世黄书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作品创作于此时,且三诗题跋丰富,不但包含着书法见解,还反映了黄庭坚在戎州期间的交游和人情世故,为我们全面了解黄庭坚书艺与书法见解提供了最直观可靠的史料。

图一 国博藏《此君轩诗》拓本诗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拓黄文节公(黄庭坚)《此君轩诗》刻,1976年被确认为宋拓、国家一级文物。《此君轩诗》是黄庭坚贬谪西南黔州(今重庆、两湖、贵州交界)、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作的次韵唱和组诗。从诗篇看,原诗今存三首,这三首诗的写作时间、顺序不很清晰。从书法作品看,这组诗黄庭坚书写过多次,明清两代各有墨本、拓本流传,但原书墨迹后来失传。现仅存《王师学琴三十年》一首的宋拓本,即国家博物馆藏本;清道光壬辰年(1831年)之翻刻碑石“此道沉霾多历年”,现存鄱阳荐福寺。国博所藏宋拓本,是仅存的黄庭坚手迹刻石后的原拓本。本文拟从黄庭坚生平经历、文学创作、书迹创作和流传等方面作综合考证,以期解决有关此帖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

图二 国博藏《此君轩诗》拓本跋语

一 黄庭坚《此君轩诗》帖概况

国博藏宋拓黄文节公(黄庭坚)《此君轩诗》刻, 是吴空先生1964年所捐。拓本经过剪裁改装,有用墨填涂的痕迹,蝴蝶装, 共十六开半。每开阔36.7厘米, 纵25.7厘米,每开四行,每行二、三、四字不等,行楷书,七言四十句长诗。诗前有“奉题琴师元公此君轩( 后钤朱印“盘斋珍秘”)庭坚”(图一)。正文为:

王师学琴卅年,响如清夜落涧泉。

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僧嫌,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恠清且秀。

程婴忤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明月,微风入弦此君说。

君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诗后有“元符二年冬,元访予于僰道。约来三月,予必东归,归当复来别我。既而如其言,过来相见, 但乞此君轩诗而已。咄嗟而成,文不加点。”总计黄书墨迹共340字(图二)。

包首有近人张运行书签题“宋拓黄文节公此君轩诗刻”,签题下小字“张叔未旧藏本”,旁款:“癸亥冬十月下澣,木松先生属张运署。”并钤朱印“运”。

引首有清人张廷济书签,题“山谷先生诗刻”,下有三行小字行书“宋拓本,清仪阁珍品,道光癸巳九月十八日,廷济。”下钤朱印“廷济”、白印“张尗未”(张廷济字叔未);诗末有白印“李国松藏”;黄庭坚跋语后又有朱印“木公辛亥以后所得”“肥遁庐”,白印“嘉福欢喜”(图三、图四)。

图三 国博藏《此君轩诗》拓本张廷济书签

图四 国博藏《此君轩诗》拓本张廷济钤印

后附张廷济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跋两则。第一则跋首有朱印“新篁里”(张廷济是浙江嘉兴新篁人);跋尾有白印二“张廷济印”“张尗未”。此跋内容见于《清仪阁金石题识》卷四(文字在刊行过程中,跟此卷题跋略有出入),兹不赘述。

第二则跋尾有白印“张尗未”、朱印“廷济”,跋云:

黄文节此诗在《内集》,元符己卯,公在戎州(戎州即僰道),公又有奉答周彦诗用此韵,黄子耕年谱接编于此篇;又有一篇用此韵,是建中靖国元年辛巳,皆在《别集》。周彦和公诗两篇,载第三篇题注中。周彦,名庠,与祖元同姓王。是迹离奇潇洒,一偏一正,变动不居,黄迹中之最可珍者,楮墨亦的是宋本。道光十八年戊戌三月廿六日七十一老者张廷济。此幅亦是宋纸。

卷中钤印数方,分属张廷济与李国松。张廷济钤印有“张尗未” “廷济”“张廷济印”“新篁里”,李国松钤印有“盘斋珍秘”“李国松藏”“木公辛亥以后所得”“肥遁庐”“嘉福欢喜”。

张廷济前跋释黄庭坚此君轩诗,兼以证《内集》《外集》此诗系年之误,认为这首诗实际作于元符三年(1099年),后文将详论其非。张廷济后跋作于九年后,补录黄庭坚此君轩三诗出处,及与此诗相关的两人(王庠、祖元)资料。

此帖乃张廷济不知从何人处“以银一饼易得”,颇为珍视。后被民国藏书家李国松收藏,李国松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的孙子,其父李经羲曾任清末云贵总督。他喜收藏,兼经营典当业,辛亥革命前,曾任合肥商会会长。李国松藏书万卷,并收藏了大量碑帖、金石、书画,在收藏界享有盛誉。至1940年前后,他因家道中落,曾靠典卖收藏度日,此卷或许在这段时间流出,后为吴空家族所得。吴空系已故书画鉴藏家、鉴定家韩慎先之子,曾任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此册或为韩之藏品。

二 《此君轩诗》组诗考释

“此君”即竹子。“此君轩”典出《晋书·王徽之传》,王徽之为人高雅,尤爱竹,寄居空宅,无余嗜好,唯令种竹。人问其故,他指竹啸咏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里借用此典:“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此君”之说于是更加深入人心。当时以竹为题材的画作、诗作层出不穷,江南有多处“此君轩”。苏轼诗中的“绿筠轩”后即因避宋理宗(赵昀)讳更名为“此君轩”。

现存《此君轩诗》三首分别是:《寄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见《山谷内集》(《内集》起初由黄庭坚自定,后经洪炎整理编成,是其平生最得意之作);《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起予之作,病眼空花,句不及律,书不成字》,见《山谷别集》(《别集》是黄庭坚表弟黄叔敖之孙黄㽦因其家藏,并搜集散落在蜀地的墨迹、诗刻编次而成);《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旧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从弟周彦公》,见《山谷别集》。这三首诗均围绕祖元(又称“元上人”“元师”)和王庠(字周彦)二人展开,在后世记载、传写、刻拓、出版过程中,题目、内容略有出入;又因黄庭坚在历次抄写时所加题跋不一,引起理解混乱,众说纷纭。故要研究书法拓本问题,就要知道刻石墨迹的书写时间;而要弄清楚墨迹书写时间,就要搞清楚这几首诗的创作时间,厘清《此君轩》组诗的内容与顺序;而有关此问题的研讨,必须在准确掌握作者创作与书写这一组诗前后几年间行迹的基础上进行。

……

【后续文章架构】

二 《此君轩诗》组诗考释

(一)黄庭坚之贬居黔州、戎州

(二)黄庭坚与王庠、祖元之交游

(三)居荣州三年与《此君轩诗》三首

(四)《此君轩》三首抄录书写情况

三 《此君轩诗》墨本、拓本考述

(一)此君轩三诗墨本

(二)此君轩三诗拓本

(三)国博拓本分析

更多内容请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期

图五 《此君轩诗》提及王庠之

图六 国博藏《此君轩诗》拓本张运题签

图七 《此君轩诗》诗句“王师学琴卅年”

(本文作者单凌寒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文原刊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1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1期目录

特稿

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王春法

专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开放的前奏:“四三方案”及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陈东林

1979年五四纪念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杨红林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责任田”名称及政策变迁研究/李嘉树 朱清

考古学研究

王墓山坡下遗址仰韶文化聚落用火遗迹分析/于璞

殷墟王陵区大墓被盗年代的讨论/赵俊杰

周原西周水资源利用的初步认识/张煜珧

青铜器研究

黑豆嘴半月形有銎钺来源探析/胡子尧 井中伟

山纹考——说环带纹、波纹、波曲纹、波浪纹应正名为山纹/李零

中国早期青铜技术中的几何作图法/刘彦琪

书画研究

敦煌椅子图式的另一种诠释——以《舍利弗宴坐》为例/邵晓峰

《枌东老屋校书图》及相关问题研究/赵晓华

馆藏文物研究

宋拓黄庭坚《此君轩诗》帖综考/单凌寒

且认他乡作故乡——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星洲图画》相册考述/刘丹

博物馆研究

陶斋博物馆与晚清金石文化转型/李飞

博物馆免费开放条件下的志愿者细化管理研究/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