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肠道功能,你了解吗?

 我爱你文摘 2019-06-29

你了解肠道吗?下面科普一下肠道的功能和结构。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包括小肠、大肠、肛门、肠液和肠道菌群五部分。

1.小肠是营养吸收器

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进入胃,在胃中完成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正常成人小肠全长5m左右,其中空肠约占2/5,回肠约占3/5。食物在小肠内会被消化分解,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后,即被小肠粘膜吸收。除食物外,小肠还吸收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液、胆汁、胰液、肠液和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所以小肠是人体的营养吸收器。

小肠疾病如肠梗阻或肠瘘发生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发生在小肠部位的疾病有:小肠出血、小肠肿瘤、憩室、肠系膜血管栓塞、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小肠梗阻等。

这些肠道功能,你了解吗?

2.大肠是残渣的处理工厂

大肠接受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分泌黏液,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残渣的处理工厂。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结肠各部的直径不一,自盲肠端的7.5cm依次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结肠有三个解剖标志,即结肠袋、肠脂垂和结肠带。盲肠以回盲瓣为界与末端回肠相连接。升结肠与横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脾曲,肝曲与脾曲是结肠相对固定的部位,结肠的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平第3骶椎处上接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转向后下,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连,形成约90°的弯曲。上部直肠与结肠粗细相同,下部扩大成直肠壶腹,是暂存粪便的部位。直肠长度约12~15 cm,以腹膜返折为界,将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男性直肠上部的前方隔以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下段直肠的前方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段相邻。女性直肠前方上部隔以直肠子宫凹与子宫颈、阴道后穹相邻,下部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直肠后方是骶、尾骨和梨状肌。直肠的肌层与结肠相同,有外层纵肌与内层环肌。直肠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解剖学家认为肛门缘位于齿线下1.5cm,所以认为肛管长约1.5cm;临床外科医生则认为肛管上自肛管直肠环,下至肛缘,因而肛管长约3~4cm。肛管为肛管内、外括约肌所环绕,平时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

发生在大肠的疾病有:大肠肿瘤、息肉、炎症、肠结核、肠梗阻、便秘等。

3.肠液是营养转化的润滑剂

肠道能够快速地消化食物,不仅要依靠肠道的蠕动,而且要依靠肠液来完成。

肠液包括小肠液和大肠液,小肠液是指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小肠液是由幽门和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肠黏膜下层内的十二指肠腺和分布于全部小肠的黏膜层内的小肠腺分泌的。成人每天分泌量:1.0~3.0升。PH值:7.8~8.0。主要成分:碱性黏液、胰蛋白酶原、溶菌酶、lgA、lgM、。碱性黏液:有润滑作用,可保护肠黏膜,免受胃酸侵蚀。胰蛋白酶原:可被肠致活酶激活可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分解。溶菌酶:能溶解肠壁内的细菌。lgA、lgM:可使小肠免受有害抗原物质的损害。

大肠液由大肠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PH值为8.3~8.4,但对消化的作用不大,主要是通过黏膜蛋白保护肠壁黏膜和润滑粪便,并帮助粪便成形。

4. 肠道菌群是肠道内的防御屏障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约有10万亿个细菌,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细菌处于和平相处的状态,菌群之间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但如果这种生态平衡被打破,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导致生病。所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这些肠道功能,你了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