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生博客 2014-06-26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我要学”是第一学习力,由好奇心产生的兴趣是第一学习力中的最核心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真正发生。古今中外所有取得成就的大科学家无一不是在每一个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产生浓厚兴趣的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由此可见,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没有兴趣学习就不可能真正发生,学习实践告诉我们,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因此,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张洁说: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 现实中,你经常看到在课堂上学生睡倒一片,课下抄袭别人的作业,然后还说,真的太累了,而他们在网吧了却能乐此不疲的玩个通宵达旦,原因就是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对玩有兴趣。现在的手机功能特别强大,我们成年人几乎没有把手机的功能开发出来,刚买一个新手机还要看说明书才能会用,而孩子们不用看说明书,就可以玩的相当熟练,这就是兴趣的力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做市教育局长的时候,还教一个班的语文课,他说,我不是在作秀,你们也千万别说我高尚和伟大,其实这些都是满足我的自私自利,我一进课堂就开心,就兴奋,就高兴,所有我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学生。 好奇心是人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每一个人如果永远保持好奇心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本身必须不断发现,培养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能为了搞应试教育,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现在的教育往往违背学生的天性,强迫学生做一些他们根本没有兴趣的事情,结果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有兴趣才能真正探索真理,掌握真理才能坚持和发展真理,才能实践真理,才能敢于挑战,因此,科学家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而热爱它。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差别就在于兴趣不同,因此,木村久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教育不是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