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博士一边喊你插秧一边写中考作文

 老鄧子 2019-06-29

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  沈希宏

▲印尼六月的稻田 / 沈希宏摄

  梅黄雨生肥,旧谷发新颖。秧苗已经育好,要插秧了。

  插秧是江南田野里的两大盛事之一。另一盛事是收割。插秧时节,男女老少悉数派上。拔秧,捆秧,挑秧,甩秧,递秧,栽秧,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田野里水花四溅,白鹭也跟着飞起。有的不妨也摔个跟头,沾满了一身泥巴。那时田埂浸透了雨水,难免好滑。

  不是像小麦、玉米那样直接播种,为什么要插秧呢?我也没有标准答案。据《四民月令》记载:五月别稻。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插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插秧在唐宋就普遍流行了。已经插了几千年的秧,想来自有道理。育秧先行,一是可以节省地、抢时间,以小块秧田育苗的一个月,大田仍然可以种植着其他作物,而秧苗也抓紧时间长出四五片叶了。二是方便除草,稻子种在水田,容易长草,我先育好秧苗,自然有竞争优势。

  现在还是很多沿袭传统的插秧。这么古老的技术,标准的一行插六株,哆来咪发唆拉,可以让普通人的手脚够得着。当然大长腿可以插八株十株。插秧其实是门技术活,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说的是两只脚要踩在二三株之间,四五株之间。这样插秧,秧苗才不会掉进你踩泥巴的脚凹里。娴熟的插秧能手,就像踩缝纫机的哒哒哒哒,密密麻麻在稻田绣花。插完秧上岸,一看横成行竖成列,一块稻田像是受检阅的一个方阵。

  再讲究一点。插秧有技巧,浅插则易发,巧如蜻蜓点水般,却能让秧苗站住。有些地方风大土松,又得把秧插深一点。插秧要懂得品种特性,分蘖好的可以少插。插秧还要瞻前顾后,一块田种多少秧苗,才能疏而不漏、密却透风。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水田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插秧劳动的价值,也映射出以退为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并不能以稻谷的价格来衡量。

  脸朝黄土背朝天。插秧够累,够辛苦。相信很多城里人也还深有体会,那种恨不得再也不想看到水田的艰辛味。当然,现在技术发展,插秧可以由机器来完成,那是又快又匀称。

  不过科研试验,还得靠人工插秧。科研人员手头上有成千上万个水稻材料,每个材料只种个三行四行的。要是换了机器插,一会要换秧,一会要换秧,机器也会累坏。水稻所的孙主任,每到插秧时节,要从外地组织几十个插秧工人,来完成一千多亩试验田的插秧。一千多亩的工笔画,是研究所的一件大事。我们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个论文,孙主任是抹上了浓重一笔。

  朋友圈里一看,也有很多人在体验插秧。插秧比赛,插秧节日,有的把文艺活动搬到田头。体验与回味的,是一种农耕传统,甚至是一种生活的安放。真要插秧,我的建议最好是赤脚。赤脚在泥里,才能充分感受这块泥土的滋味。汩汩地从脚趾缝里冒出来。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就来到我的稻田,光着小脚下到了田里。妈妈问他什么感受。他说泥里真舒服,像一条橡皮河。

  我也带我的孩子来插秧。我跟他并排在一起。看他深一脚浅一脚,东倒西歪地插秧。看他不一会就滋滋流汗,云蒸霞蔚的样子。看他插一棵秧,扭头抓一下蜻蜓的样子。看他回家的时候饭吃的多欢。我没必要问他什么感受。只觉得插秧对孩子们来讲,是种在泥里,长在心里。过不久孩子跟我嚷嚷说还要来一次。怎么呢。说要来收割。说不种不收,种了要收。此乃稼穑。

  插秧是农人每年的心头大事。秧插好了,才是一桩心事了了。秧插好了,世界也变绿了。


时钟不会指南

▲2019中考作文题目

  仿佛针尖对麦芒。时钟遇见指南针,以为自己头上都长了一个角。

  一个说,你好固执,只会指着南方。一个说,你时刻会变,让人找不着方向。咋听之下,似乎都有理,其实却是在互相怄气。就比如两个同学,一个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个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仿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谁比谁能干,到头来又能说的清楚。我在想,为什么都不能换个角度呢。

  指南针只会指南,便又如何。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时代,不知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有人类以来,在技术还不发达的大多数时间里,那也是为多少找不着北的人指明了方向。即便是现在,打开导航地图,指南针,依旧在一刻不停指引着你找到回家的路。

  时钟不会指南,那又如何。时钟会准时喊醒我。叮铃铃,叮铃铃。早晨6点,时钟准时将我叫醒,去迎接朝霞,体验生命的晨光。中午12点,时钟又不停地教我,教我珍惜时间,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到晚上了,时钟也没忘记告诫我。你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虚度光阴。

  如果有一天,指南针乱指一气了。非搞的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可。

  如果有一天,时钟始终指着南了。那才是被人当了垃圾。

  所以我觉得两位,都稍安勿躁。在为自己骄傲的同时,能不能也看到别人的能干之处呢。大胆地承认自己也有不会,而且这个是永远不会。就像指南针永远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时钟也永远不会知道南边在哪里。

  再说句别的,世间能干的人与物都很多。而比能干更重要的,当是宽阔的胸怀、仁义的秉性。与其居功自傲,不如惺惺相惜。指南针与时钟,不如两位携起手来,让方向更明确,让时间更美好。

  是吧,不妨都作一抱拳。时钟问指南针说:先生,世界怎么走。指南针问时钟说:兄弟,现在几点了。

作者简介:沈希宏,男,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研究,水稻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