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契诃夫

 二少爷收藏馆 2019-06-29

  安东·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俄罗斯作家之一。这位文学巨匠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莎士比亚之后戏剧第一人”。他的作品引人入胜,内涵深遽,技巧独特。而且他为人谦虚,正直善良,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

  读到一本契诃夫妹妹玛丽雅·契诃娃撰写的长篇回忆录《遥远的过去》(该书未译成中文),其中有些内容令我十分震惊。

  契诃夫兄妹感情深厚,为支持哥哥的事业,妹妹默默奉献了一生,甚至牺牲了爱情。当玛丽雅还是个清纯少女时,画家列维坦爱上了她,契诃夫却对妹妹提出忠告。妹妹一向尊重哥哥的意见,没有回应列维坦,从此把他视为兄长。而画家因初恋受挫丧失了追求幸福的信心,终身未娶,并放纵自己,不断制造罗曼史,未满40岁便英年早逝。玛丽雅当初完全出于对哥哥的信赖,晚年才向世人透露内心的秘密:她也爱列维坦。这应该怪罪契诃夫,由于他的干预,使得自己最疼爱的妹妹和最要好的朋友双双失去了幸福。

  令人更为不解的事还在后头。过了几年,玛丽雅大学毕业任中学教师。契诃夫的朋友斯马金常来做客,这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对玛丽雅十分爱慕,玛丽雅也喜欢他。两人常在一起散步、聊天。当斯马金向她求婚时,她一点也没感到意外。但和往常处理任何事情一样,必须征求哥哥的意见。那天,她走进哥哥的书房:“安托沙(安东的昵称),我打算结婚……”

  契诃夫早已看出妹妹和斯马金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没问她将同谁结婚就全都明白了。他没说什么。玛丽雅立即觉察到哥哥对这个消息并不愉快,就没再往下说。她黯然回到自己的房间,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竟哭了起来。以后契诃夫没和她提这件事,也不像平时那样爱开玩笑,而且尽量不来找她。这令她十分苦恼。

  玛丽雅反复思索了几天几夜。她想,这么多年来在自己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哥哥有了一个舒适环境,他的才华得以施展。如今父母年迈,假如自己结婚,离开这个家,他将会怎样呢?想到这里,她十分难过。不,不能离开哥哥,不能让他在精神上有一点点不快,不能让他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有任何改变。经过内心的激烈斗争,玛丽雅最后作出痛苦抉择:拒绝斯马金的求婚。

  而契诃夫并不理解玛丽雅这番苦心,更不知道她遭受的情感煎熬。他从未同妹妹谈过她在感情生活方面的问题,似乎忘了这是个豆蔻年华的女孩。随后,他在给朋友苏沃林的信中写道:“妹妹仍未出嫁,不过看来还在写情书。我真不明白,她这次又拒绝了求婚,实在是个猜不透的谜。她是唯一真心不愿出嫁的姑娘。”

  难道契诃夫真的不明白吗?妹妹已经郑重告诉他自己打算结婚了,他不仅对此极为冷漠,反而向友人宣扬她是个“真心不愿出嫁的姑娘”……看来契诃夫满足于妹妹所创造的环境,不愿发生变动。他没意识到妹妹付出的巨大代价,更没为妹妹的未来着想,岂不是过于自私了吗?

  其实玛丽雅本可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列维坦和斯马金终生都爱着她。俄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宁一度对她也很倾心。

  契诃夫二十多岁就咯血。中年以后,健康每况愈下,他曾向亲人表示,准备永远过独身生活。玛丽雅听了非常伤心,从此暗自决定:终身不嫁,为照顾哥哥生活,支持他的事业献出一切。

  但契诃夫最终没能坚持独身。1898年莫斯科艺术剧院排演他的剧作《海鸥》,剧作家同女演员克尼碧尔在排演场上一见钟情,1901年结婚。而全身心奉献给哥哥的玛丽雅,却多次与爱情失之交臂。不过她深爱哥哥,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并不后悔。

  我还知道另一本关于契诃夫的书。2014年是他逝世110周年,我国推出一部契诃夫与初恋女友莉卡·米奇诺娃的书信选集中译本。米奇诺娃是玛丽雅的同事,中学教师。她聪明又美丽,懂得多种外语,还有唱歌的天赋。因常来做客成为契诃夫全家的密友。不久她爱上了契诃夫,爱得十分执著。契诃夫也曾被她非凡的美所倾倒,在信中写道:“请允许我,莉卡,陶醉在你的呼吸里。”“爱你爱到发疯,爱到忘我。”

  但他逐渐发现这位美貌女郎身上的弱点,开始感到失望。米奇诺娃的最大缺点是意志薄弱,没有主见,总是心猿意马,今天学声乐,明天就改主意了,过两天又做起演员梦来,结果一事无成。

  契诃夫有个信条:“人应当一切都美: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出自剧本《万尼亚舅舅》)而米奇诺娃拥有的仅是外貌的美,这就使契诃夫对她的爱慕之情逐渐消失。米奇诺娃多次向他表示自己的感情,而他却以特有的幽默与诙谐回答她。米奇诺娃很是气恼,总是指责他,抱怨他。契诃夫依旧用玩笑来回敬,就这么拖下去,从未认真地向她表明自己的态度。

  经过种种努力后,米奇诺娃对契诃夫彻底失望。后来她爱上契诃夫的朋友、作家波达片科,后者已有妻室儿女。契诃夫了解米奇诺娃,也了解波达片科,他预见这两个人的恋爱不会有好结局。果然,这对情人出走巴黎,有了一个女儿。不久波达片科便遗弃了母女俩。接着女儿夭折,米奇诺娃痛不欲生。

  被波达片科抛弃后,米奇诺娃的感情又回到契诃夫身上。她写道:“为了能够出现在您家里,坐在沙发上和您聊上十分钟……我愿牺牲一半的生命。”

  可是契诃夫不为所动。米奇诺娃一针见血地指出:“您自私。”

  契诃夫没有接受米奇诺娃的爱,但米奇诺娃这个人引起他深思,作为一种典型性格进入到他的素材宝库中。他写了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女主人公的某些性格特征取自米奇诺娃。在另一篇小说《大沃洛佳和小沃洛佳》中的女主人公身上,也反映了米奇诺娃那种变化多端的情绪。他的小说《阿里安德娜》里女主人公的经历酷似米奇诺娃,后者也从小说里认出了自己。

  最充分反映米奇诺娃那段不幸遭遇的是剧本《海鸥》。契诃夫只借用了米奇诺娃和波达片科的爱情故事,而剧中女主人公尼娜的性格与其生活原型米奇诺娃的性格却大相径庭。

  米奇诺娃对契诃夫的恋情一直持续了八九年。直到他与克尼碧尔结婚,她才彻底绝望,从此再也没有给他写信。

  大家都说契诃夫非常善良,他不愿伤害任何人,但他伤害了米奇诺娃。米奇诺娃的不幸,他是负有责任的。契诃夫病故后,亲朋好友全都撰写回忆这位伟大作家的文章,唯独米奇诺娃始终保持缄默,没有留下片纸只字。据研究者分析,如果米奇诺娃写出真实情况,她担心有损于契诃夫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在这两本书里,从契诃夫对待妹妹的婚事,从他对待初恋女友的态度,我第一次读到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契诃夫,恐怕也是一个较比真实的契诃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