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能治一切血症”,称之为“金不换”。 初 识 三 七 三七在古代医药学中一般被作为止血、化瘀、消肿的药材使用,关于其的功效有明确记载的著作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凡杖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机嚼烂,罨之即止;清肿者,即消散”。但关于三七最早使用的记载是距今600余年的明代杨清叟所著《仙传外科秘方》,其“飞龙夺命丸”一方中的配伍药材就有三七,此药丸被应用于活血败毒、清肿止痛中。 到了民国初期,大众对三七的药用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且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三七性温,内服可以活血化瘀、清洁血液、疏通血管,并具有止血不留淤血的特点,可谓是调理血液的最佳药品。 20世纪初,随着三七在民间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其可以活血化瘀等理血的功效,将三七并入名药之列,创出了“参茸桂七”之说。 到了20世纪90年代,广西民间中药医生李振光深入文山,对历代使用三七的方法等进行了考证及研究,并对其药性药理做了更加客观和详细的总结。 随着现代中医药学对三七的深入研究,发现三七富含的各种活性成分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为三七作为医疗和保健用品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得三七成为了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上选中药材。 中 医 讲 三 七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三七粉可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益气活血。用于跌扑肿痛、内外出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胸痹心痛、中风偏瘫、气虚体弱;软组织挫伤、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免疫功能低下见上述证候者。”(出自:《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三七超细粉等三七系列饮片标准功能主治的通知》,2015年10月28日) 从中医辨证施治来讲,三七活血化瘀的特长,适合有血瘀的人进行日常调理。 我们都知道,人身体内遍布血管,可以假想一下,流动的气血就有如自然界的河流,河流需要流动,不然就成了死水。气血也一样,中医管这个健康的、流动的气血称为经络通畅。如果气血受阻,就好比河流出现拥塞、断流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问题。气血受阻,血瘀,可能会引起肿瘤、腰间盘突出以及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心血管病等,女性朋友可能还会有血瘀型痛经症状出现。 三 七 与 三 高 在中医领域,高血压属“头痛”“眩晕”等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会有面色晦暗、颈项僵硬、舌质紫黯的状态,血压也较难控制,所谓久病入络,络脉之病,易滞易瘀。在现代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活血化瘀在高血压治疗上的重要性,从心论治、活血祛瘀成为现代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三高人群来说,它配合西药的降压降脂降糖药一起使用,也有不错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