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大爆炸”时代,培训人如何挑选合心意的行业活动?

 昵称25382711 2019-06-29

本期导读:

  • 学习,在“知识大爆炸”时代

  • 体验或有欠缺,从他处补足超越

  • 瞄准靶心,需“三看”

  • “干货”“存货”和“易耗品”

本文是2019年6月推送的第30篇干货,计4115字,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孙思  本刊编辑

来源 | 《培训》杂志

参加各式沙龙、论坛或行业大会,已成为培训人学习与成长的一种习惯。在聆听、分享和交流中汲取智慧成果的同时,培训人也发现了此类线下活动的不少问题和瑕疵。

“该不该继续参加各种培训论坛及活动?”近期,《培训》杂志接收到不少读者、行业专家对于该话题的讨论,大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开启风暴式探讨:

  • 是宣传契机,还是口碑危机?

  • 相较于其他更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什么才是线下活动真正核心的竞争力?

  • 被“剖开”了的行业活动,接下来将要在哪些方面“动刀”?

当一种模式,已经上升为一个产业,无论是对于产业中的“甲乙丙丁”任何角色而言,都是乐见其成的。产业发展越成熟,所涉主体谋求变化和升级的需求也会越高。

因此,针对培训圈大大小小的活动,培训人乐在其中的同时,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抽丝剥茧,梳理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方能让此后的行业活动更加合口味、合心意。

01

学习,在“知识大爆炸”时代

“干货不干”“广告里面植入内容”“甲乙双方嘉宾比重失衡”“形式、内容甚至嘉宾阵容,跟之前的活动没差太多”“竟然不分享PPT,差评”……每场活动,无论规模大小,或多或少都能听到这样的抱怨。

盘点下来,参会者反馈最多有“两式八项”症状:

  • 关于内容——内容太“飘”,不落地;观点/方法老旧,不值得学习/借鉴;太偏理论,缺乏实践;广告太多,好似一场企业/机构产品推介会;

  • 关于体验——人多位少,信号不好;场地老旧,温度不/太高;设备故障,应急不了;会务分工,慌乱糟糕。

对于培训圈内的活动主办方而言,能接收到这些反馈,是一种幸运。在各种培训场景中身经百战的培训从业人士,看待一场专业活动,其实会比他人更多一些代入感和包容感。暴露出这些问题,更多是对知识成果“求而不得”的惋惜和失望,以及对更好的用户体验的追求。

开眼、开脑和开门

“不因为几株枯木,放弃整片森林。”与其说培训人参加行业活动的频次越来越低,不如说他们挑选活动的维度愈来愈精。毕竟,如今的学习形式有太多种,海量资源也是唾手可得。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都希望做出最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个选择,通常是基于需求和对收获的预判。若非是出于刚需且能保证后续的高效吸收,参会者不免会惋惜线下活动需要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

W老师自很多年前刚进入培训行业时,就一直活跃于各类行业活动的前线。他将自己的参会需求描述为“开眼”“开脑”和“开门”——
刚开始,W老师作为参与者,观摩林林总总的“他山之石”,为自己开好局,找寻进入这个行业的门道,试图摸清“业有多专”“水有多深”;
后来,面对工作中或大或小的实战问题及痛点,从他人的分享和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是将行业信息迅速对称化,从而精准把控主攻方向;
现在,作为培训老兵,他也常站上讲台,分享培训路上的所思和所得,打开自家培训的大门,接受众多专业人士的检视,更在各类对话与争锋中发现潜藏的契机。

W老师的参会史,多少能为“是否还有必要参加行业活动”这个问题提供些思路参考——无论你是培训新人、高手还是老兵,“向与你同行的人学习”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吃饭,还是聚会?

如今的培训圈,早已完成了从培训到学习的过渡,社会化学习的认知更是深入人心。培训通常指练习技能、开拓眼界、学习知识;上升到学习的层面,其外延边界就更是开阔。每一种学习形式,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劣势。

就线下行业活动这一学习形式而言,具备内容、社交两大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哪怕是线下活动的同款线上直播,也只是具备了内容的传递功能,而不能满足个体社交和社会化学习的需求。

社交是线下活动关键价值点之一,也有不少培训人将其看得比内容更重,所以会将行业活动定义为“一个圈子里的伙伴的聚会活动”。

既然是聚会,你的目标就不能仅仅定位为“吃饱”,否则就不需要约时间、选环境、订餐厅一番折腾了。无论是大、中、小型的论坛、沙龙或是年会,一个圈子聚在一起发声、共勉、抱团、交流,是活动的更高阶价值。多在圈子里“泡”着,总会受益良多。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是否参加行业活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些什么?或许,更多是一种焦虑和反思——“知识大爆炸”已然发生,理应作为所有行业中最会学习的培训人,是否能站稳阵脚,打开学习的新局面?行业活动只是一隅缩影,具备在各种学习场景中应对自如的能力才是王道。

02

体验或有欠缺,从他处补足超越

商家、产品都在强调用户体验,“体验”也确实成了现下各领域的热门词汇,它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对于培训行业的各式活动来说,主办方也在想尽心思,促成更优的用户体验。毕竟,谁也不想在花费大量成本和人力后,做出一个“人人吐槽、满场抱怨”的活动。

然而,再精细的准备,也敌不过各种突发状况。话筒失声、投影故障甚至嘉宾航班临时取消无法到场……“准备不到位,不专业”的质疑纷至沓来,只能挂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做出回应——“下次我们会改进的”。

“体验感”,原本是一种结果,是活动带给参与者的直观感受。它是一个整体,在部分体验有缺失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其他方面补足甚至超越。

S老师曾参加过一次万人规模的全球培训盛会,该活动无论在主题内容、嘉宾量级和组织运营等方面,都可堪称标杆。即便是规格如此的活动,现场也不乏屏幕闪屏这样的问题出现。
当时的演讲嘉宾,硬是凭借其个人专业功底,放弃了准备了几个月的PPT展示,用“演讲+互动”式的临场发挥,为参会者带来一场“脱口秀”。
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糟糕的会务体验,而是嘉宾临场的处理方式和那场“脱口秀”中硬核的内容。

当然,并非所有嘉宾都具备这样处变不惊的特质和临场发挥的能力。只不过,相较于或贴心、或花哨、或糟糕的会务体验而言,参会者真正关心的、唯一不变的只有内容。

03

瞄准靶心,需“三看”

那么,对于各式各样的主题内容,又该如何辨别?每年,全球各地的培训活动花样繁多。

Q老师将选择活动的过程,形象地比作挑选餐厅:你可以选择价格实惠、品类丰富、琳琅满目的自助餐厅,也可以选择高端精细的米其林餐厅……找到适合自己的餐厅,考验判断力和对自我的了解。

想要更高效、精准地参加一场行业活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前期充裕的准备必不可少。参加活动并非走走、看看,再加上做做判断,给嘉宾和活动打个分即可。换位思考,如此这般做法,像不像你曾经遇到过的那些“不走心”的学员?

何谓“充裕的准备”?个体的学习习惯不同,当然也就没有套路和标准可言。不过确实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参考,比如参会前的“三看”原则——看自己、看主题和看嘉宾。

每一场活动,主办方在设计议程时,都会预判参会人群——不同的主题、不同级别的演讲嘉宾,所适配的参会人群是不一样的,其功能和议程设置也是各有乾坤。

所以,参会者首先得学会先“看自己”,因为“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决定了“你将要往哪里去”。这并不是复杂的哲学问题,角色定位和目标需求往往是一体的。比如,互联网企业的培训专员与大型制造型企业的培训总监,除了共性、前瞻的行业趋势之外,其所关注的话题焦点也一定有所区别。

而无论针对哪个属性的参会者而言,厘清课程采购、痛点交流、开拓视野、专项探讨、对标学习等细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定向选择对应类型的活动。如若抱着“收纳实践干货”的心态参与产品展示类的会展,或是带着“采购课程产品”的需求去参加知识分享类的沙龙论坛,此行或许就鲜有收获了。

“看主题”和“看嘉宾”,即辨别活动/分享主题是否为热点、痛点或你的关注点,嘉宾与主题是否为“最佳拍档”。

假设你参会前的预设目标是“学习别人家的领导力培养项目是如何设计的”,即使挑选了“领导力”专场,但演讲嘉宾并非做项目设计的培训经理,而是某知名的领导力教练,那么你或许就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甚至觉得分享内容不落地,抱憾离场。

04

“干货”“存货”和“易耗品”

最后来谈谈收获。好的行业活动,能带给参会者什么?拿来即用的工具、可以借鉴的实战方法,还是值得追随的前沿趋势?不论是哪一种,能给自身工作带来切实帮助最重要。

对于“干货”的追求,或许已经成了培训人评估活动质量高低的关键标准。然而,对“干货”的定义,不同参会者的界定标准并不同。

L老师将参会学习“干货”的过程,形容为“逛超市的心态”:
如果你带着只买寿司、酱油和芥末的目标去逛超市,却没有买到芥末,对你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
如果没买到芥末,却意外地发现这家超市的牛排很新鲜,临时调整菜单,晚餐改吃牛排,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买到了芥末,同时因为寿司打折而买了很多,虽然也符合你对于晚餐的期待,但保质期和新鲜度毕竟有限,最终也无法全部消化。

换言之,学习目标得有,但是不能给自己画圈,丢失寻觅其他价值点的机会;或是成了贪多的“收集狂”,却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应用,大量“存货”给你带来“学有所获”的错觉,实则毫无价值。

或许,真正有价值的“干货”,是转身即可学以致用的“易耗品”。你可以很快在工作中实践、佐证其有效性,让它为你排忧解难,甚至通过你独特的实践和情境,对其进行改造和进化,内化为自有智慧。毕竟,“消费”也是“获取”的目的之一。

寻求合口味、合心意的行业活动,越来越难,却并非不可期待。培训人对学习场景的严苛要求,不正是在逐步塑造出美好的行业前景吗?

  •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