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西药的冲突与结合

 抱虚 2019-06-29

一、中医与西医

中药和西药是伴随着中医与西医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们的存在基础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

中医自原始社会诞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更是祖先们哲学智慧的体现。西医的全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顾名思义起始于近现代,是在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出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医学体系。

所谓存在即是合理,中医和西医既然存在,那么必然会有各自存在的意义。虽然中医和西医遵循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但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西医讲究微观和个体,目标明确,直接根除病原;中医讲究宏观和整体,疏导调节,靠调节机体的平衡,使身体自行恢复健康。

打个比方来说,中医和西医就好比是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中医)一条是铁路(西医),而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就是汽车和火车,从事中西医工作的人就是司机,两条路通向的目的地是一样的,无论走哪条路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汽车和火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司机不可能开着火车在公路上跑,火车司机也不可能开着汽车在铁路上跑,那将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这个比方的意思就是中医和西医两条道路都非常正确,但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别,所以二者根本不可能完全融合,我们也不要妄图去“合二为一”。

二、中药和中药提取物

中药和西药可以同时并存,依凭各自的理论发挥正确作用,但却不能随意融合穿插,否则容易导致药物效果的降低甚至消失;一个非常关键但却可能一直被忽视的问题:中药和中药提取物。

可能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和中药提取物是一回事,因此想用西医的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和推广中药,但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方向性的错误,二者在属性和临床使用上有巨大的差别,理论上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纯中药制剂的成分极其复杂,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成分分析的方法(西医方法)来研究,因为它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来发挥作用,讲究的是整体的作用。

中药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可以归于西药的范畴,它是通过对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研究和分析,明白和清晰它们对某些点的具体作用(比如:杀菌、消炎、抗病毒等),虽来源于中草药,但实际上是将中药的整体拆分为个体,既然不为整体便不能按中药的方式使用,也不存在中药的属性,因此需要按照西药的方式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举个例子来说:板青颗粒由板蓝根和大青叶提取而成,按照西医的方法去做成分分析,大青叶和板蓝根中的成分(例如:表告依春、靛玉红等)具有抗病毒、抑菌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此,板青颗粒可以用于提高免疫力,在雏鸡上使用来预防细菌感染并提高免疫力。

在中医理论中,板蓝根和大青叶属性上均为大寒性的药物,寒凉药物极易损伤机体阳气;而雏鸡为纯阳之体,处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时,若早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雏鸡死亡。

目前常见的板青颗粒是板蓝根和大青叶提取物,它只是板蓝根和大青叶的一小部分成分,只是几种有明确作用的化学物质,不是通过全药煎制而成,故也不具备其大寒的性质,按照西医的成分分析后是完全可以用于雏鸡上的,可以发挥抗病毒、抗菌促免的作用。

通过上边的例子我们应该对纯中药、西药和中药提取物有了一点认识,总的来说中药必须按中医的“套路”使用,西药和中药提取物可以按照西医的“套路”使用,这样才可以发挥各自最好的效果。

三、中药与西药的“冲突”与“结合”

说了那么多,是不是说中药和西药完全就是冲突的,不可能“结合”呢?我认为也不完全是,但要注意形式。

首先,中医理论晦涩难懂,例如: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等中医理论,在西医思维盛行的当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而且中医不像西医那样看得见摸得着,略偏“哲学”,这就更让人不好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或描述中医现象,例如:风热感冒,何为风热感冒?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晰,若换一种说法:一种多发生于夏季的病症,表现为饮水量突然大幅上升,那没有人会不理解吧,其实也就是对风热感冒的外在表现的简单描述。中西医虽道理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在某种程度上“结合”我认为还是可以的。

其次,中药和西药是可以同时使用的,西药针对的是病原:病毒或细菌,它作用迅速,效果确实,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或多或少都会损伤机体,此时若配合适当的中药使用,不仅可以加快恢复速度,而且中药可以调节机体平衡,解决由于使用西药导致的机体损伤问题。不过中药和西药在使用上还是要遵循各自的理论使用,切记不可中药西用或者在中药制剂当中混入西药,否则极易出现用错或者中药性质改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很多人说中药的效果不好,其实不然,效果不好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中兽医理论,不知道中药正确的用法,另外再加上西医的冲击,导致我们对中医药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才产生了对中药错误的认识。

1、中医和西医并不冲突,他们只是在思维方式上有所区别。

2、中药与西药在临床上可以配合使用,但是必须在各自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分别使用。

3、中药和中药提取物属于两种不同的分类,使用方法上也不相同,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