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作为长江上游全国58个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城市之一,为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近日,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邀请国家、省级生态环保专家团队到眉山“把脉问诊”,积极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跟踪驻点研究工作。 专家团调研球溪河水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情况 专家团成员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关专家学者。 专家团通过现场勘察指导和专题座谈研究,为下一步深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跟踪驻点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勘察指导 专家团调研仁寿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 专家团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到仁寿县、眉山天府新区、彭山区、东坡区、甘眉(铝硅)工业园区、青神县等地,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了河流断面水质、流域生态修复、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置、生态湿地建设等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指导。 专题座谈研究 提问 请问:“我们彭山区最近在做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廊道,如何才能实现廊道的功能化,而非简单的景观化?” “生态廊道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功能化,得考虑植物种类选配,最好是在本地植物中比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钱锋解答到。 专家释疑 请问:“我们仁寿县在球溪河治理过程中,已将沿河畜禽养殖项目进行了关闭,总磷有所下降,但幅度仍不明显,是何原因?” 钱锋:“污染防控和治理非一举之功、非一日之得,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在治理过程中须找准时空影响突变因素和污染源,再进行解析、研判、解决”。 专家释疑 现场勘察结束后,随即召开了专题研究座谈会。市级相关部门和眉山天府新区、六区县、市属园区生态环境局参加座谈。参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纷纷就辖区、行业内生态环境工作困惑和疑虑积极向专家组进行咨询。 提问 专家团成员各尽所长,针对提出的困惑逐一进行剖析释疑。分别就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环境空气VOCs管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泡菜行业高盐废水处理处置、小流域底泥处置、生态湿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工作总结深化 专家团考察泉龙河综合整治情况 提问释疑结束后,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 一要认清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感。近年来,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仍然突出,优良水体占比较低,达标难度较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坚持系统修复,推进生态治理。坚持系统治理、系统修复,生态问题采取生态的办法解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采取生态廊道、生态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三要借力专家智慧,实施精准治理。充分听取国家和省级环保专家意见建议,精准找出问题、精准施策解决;适时组建眉山的专家团队和队伍,为解决当地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和技术支撑。 四要建立驻点机制,发挥指导作用。要加强与驻点跟踪研究专家团队的互动、配合,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切实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专家释疑 同时,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眉山市驻点跟踪研究团队提出希望。 一是真正驻下来。希望专家团队在眉山驻下来,及时为眉山生态环境治理出谋划策。 二是坚持走下去。深入基层、深入流域,帮助基层诊断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锁定好目标。锁定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目标,特别是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的任务,精准施策。 四是解决大难题。希望能够发挥科技支撑服务优势,助力眉山解决臭氧防治、高盐废水处理处置、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环境问题。 五是培养明白人。希望能够变输血为造血,帮助眉山培养出一批生态环境治理的“明白人”。 六是探索好经验。希望能够在眉山探索出好的治理经验和驻点工作经验,形成重量级科研成果并加以转化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