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作者 | loop 你能想象到,一个近90岁的老人,却可以自由用英语交流吗? 袁隆平可以。 前不久,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一段英文致辞,一开口就把大家惊呆了! 在这之前,在袁隆平爷爷的指导下,杂交水稻在非洲高产创纪录,当地原来每公顷3吨的产量,现在变成了10.8吨,可以说非常骄傲! 在致辞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而很多人看到这段视频,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还在忙碌,重于泰山的一生。” “真的有点泪目,我记得之前看他好年轻,仿佛就在前几年……” “这么大年纪还在奋战,怎么会有如此优秀的人。” 89岁,这个年龄离我们大部分人都很遥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年龄的人,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外,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人上了年纪,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以为袁隆平也是如此。但我们都误会他了。 而直到现在,当我看到这段视频时才明白,原来有些伟大,与年龄无关。 我们说他老了,该休息休息了,他却说,89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追梦。 01 小小的愿望 很多人对袁隆平的印象,应该都始于课本上的这幅插图吧,就是这张图,让我们知道了他和杂交水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袁隆平的优秀,其实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日本人的威胁中度过的。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国的痛,更是袁隆平心中最不愿回首的曾经,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 他目睹了当时中国的悲惨,所以小小的他,从那时起就在心里立了一个稚嫩的愿望—— 我想让大家吃饱。 让大家吃饱?这个志愿可不小! 可是,那时的袁隆平却并不起眼,不算高的个头儿,略显瘦弱的身板,让人很容易便把他忽视。 在大后方的学校里,他也不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所谓的听话学生,他不爱死记硬背,喜欢提问和思考,有时甚至因为这个和老师产生争吵。 那时候,没有人想到他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02 不当官,就搞农学! 等到袁隆平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 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 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 可袁隆平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 在袁隆平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 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 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 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 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他又想起了小时候的日子,百姓被日本人吓得四散逃难,吃不好,睡不好,难道苦日子又要来了? 不行,我绝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 “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 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南方的夏天很热,冬天又湿冷,可他却生生坚持了好长时间。 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 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03 怕啥呀?研究呗! 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你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全球近10亿的人在挨饿,每天有上万人因为饥饿死去,很多孩子还没有开启自己的人生,就被饿死了。 而那时,很多中国人也在饿肚子,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营养不良患了病,有些人则因吃土太多死去…… 到了1976年,当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推行时,有人哽咽着说—— 我们终于有救了。 很多人说他是救世主,但人们却不知道,为了研究水稻,他独自一人吞下了多少心酸…… 他的前半生是饱受争议的,在刚提出这个想法时,他就收到了无数人的揶揄和嘲讽,人们不相信这么个不不起眼的小教师,能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 然而,人们不信他不要紧,重要的是他不信命。 不断被泼冷水的十多年中,他没有放弃,在经费短缺的条件下,他也依然坚持实验,哪怕是海南的烈日,哪怕是云南的地震,只要他还活着,就要把“梦”做下去。 专业、学者、领导……越来越多有话语权的人反对他,但他偏要坚持,他不怕别人阻挡,一人对抗着所有。 90年代前后,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不断涌现,年过半百的袁隆平,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用实践来回应争议。 下田对于老人来说可不容易,他却生生克服了这个困难,他的胸中有一团火,任何非议与质疑都没法把它浇灭。 他对待水稻比谁都认真,只要在生长期,就必定每天下田观察,就算眼睛刚做了手术,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间断。 有人说,这一路走来遇到过这么多苦难,他难道不怕吗? 可袁隆平还就真的不怕,他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下地研究,就什么都能攻克。 04 不知疲倦,永远向前 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开始种植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研究出了海水稻,甚至带着团队跑去沙漠上种稻…… 而得益于他的技术,全球无数人的生命不再饱受饥饿的威胁,黑人更是给了他一个外号—— Father 在他们心里,他就像一位父亲,也像是教父。 ![]() 而袁隆平的优秀,从不体现在这一件事上。 他生性爱自由,什么事情都想尝试,高中时,他就已经是百米自由泳的第一名了,大学时为了省船费,甚至游过嘉陵江。 ![]() 大学的时候,他曾报名参加空军,体检和政审都合格了,但为了参与经济建设,他选择了留校学习。 ![]() 他甚至还会拉小提琴! 小提琴可是公认的最难学的乐器之一,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他,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抽出空闲来练习。 他还是那个他,不管面对什么,永远都不惧怕。 ![]() 他的英文也非常好。 他读书时就很用功,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和更多的国际友人沟通,他更是勤于练习。 哦,对了,老爷子的俄语也不差。 ![]() 而除了这些,他还会打排球,会跳踢踏舞…… 他不光是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 曾经被人讥讽嘲笑的小男孩,渐渐活成了所有人都向往的样子,而他的所作所为,更是改变了世界。 有人说他是伟大的,可在我看来,他却是最接地气的一个—— 他爱打麻将,但不赌钱;他偶尔会吐槽妻子,但比谁都爱她;他身价上亿,却只买便宜的衣服;他不但不认识巩俐,甚至还会拿她开善意的玩笑…… 袁隆平从来都没变,他还是那么地自由洒脱,即使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即使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于他来说,也只是实现了童年时的一个小小梦想。 ![]() 他永远积极向上,永远带着热情活着,从杂交水稻到小提琴,再到这口流利的英语……我们总说:他遭受的质疑很多,得到的却很少。 其实,我们都误会他了,这些年他不止是喂饱了国人,满足了这个国家的需要,还做了很多事,能让他自己快乐。 年仅90岁,他并不在意那些误解,流言蜚语,他这一生很充实也很有意义,这就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