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路公交车运行70年了!“她”的故事老多了……

 cxag 2019-06-30

在长宁

有这样一趟鼎鼎有名的公交线路

它被称作是

路上地铁” “上海滩王牌线路”

 它就是71路中运量公交车 

近日,中运量71路自2017年2月1日开线以来,已经累计运送客流375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5万乘次。

71路中运量公交车作为上海首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同时也是浦西中心城区最重要的东西向公交线路全长近18公里,横贯长宁、黄浦、静安、闵行四个主要城区,而其中一半的站点位于长宁区内极大地方便了长宁居民的出行。

可你知道吗?

说起这个如今外表炫酷、智能的公交车

它的发展史

可以追溯到70年前了

这趟老牌公交线路到底发生了多少变化?

听小编一一道来

▼▼▼

1

 名称由来

1949年1月3日,上海解放前夕,3路开通,行驶于北京东路外滩至番禺路,全程8.3公里,这便是71路的“前身”

1956年11月1日,全市公交路别编号统一调整,3路正式命名为71路。

2

路线变化

71路自开通起以来,不断延伸线路、增加班次、增开复线,不过即使如此,据纪录片《上海71路公交往事》中介绍:71路始终都是走在延安路上的。


1957年2月 

71路开通

北京东路外滩至天山路

 1958年

延伸至天山支路后,

点站调整至延安东路外滩



1983年 

配合施工缩线至江西中路西侧

 1985年

配合施工终点站调整至

四川南路



1986年 

配合天山路施工缩线至遵义路,后调整至茅台路古北路

 1992年

延伸至茅台路水城路



 2005年

延伸至双流路

2007年

配合外滩工程施工缩线至延安东路江西中路



2009年

往外滩方向改走双流路、天山路

2017年

71路中运量开通,延安东路外滩至申昆路枢纽,原71路更名1250路缩线运营


如今的71路中运量,沿途共设有24个站点。

同时,为了让长宁天山路、仙霞路沿线新村居民可以在线路调整后,也方便换乘71路公交车,开辟了71路支线1(1250路)、71路支线2(1251路)两条配套接驳线。

3

车型改变

1950年代始建时为一节车厢式的“单机车”。

1980年代,改成两节车厢式的“铰链车”。(铰链车就是由2~3节车厢组成的大客车,每节车厢间有像火车连接车厢的铰链)

之后,更换了新一批的空调车。

2017年投入运营的71路中运量公交,18米长的车身,能够容纳150人的宽敞明亮的车厢,还有内部超炫酷的设施和智能的设备,无一不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

4

乘车环境的变化

71路从开通起就广受欢迎,客流大、乘车难是当时的常见现象。

据纪录片《上海71路公交往事》中,原汽车四场场长黄福祥回忆:“71路后来变成了14.5米的铰链车,就是俗称‘巨龙车’的车型。”当时,因为客流较大,车内还拆除了部分座位,最后只留下17个座位,最大限度提高运能。

如今,中运量71路高峰时段平均运营车速超过17公里/小时(目前本市中心城主要客运走廊的早高峰运营车速平均为14.3 公里/小时),充分发挥了专用道、专用站台、专用信号灯的“三专”优势,有效补充传统地面公交运能的不足。

并且全程、区间线隔班交替运营,全程用时60分钟左右,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5

配套设施

1980年代,仅有一个简易的候车棚供乘客候车。

如今的71路中运量,不只有了专用的车站、车道和信号灯,各种便捷、人性化的候车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候车椅

出站扶梯

实时到站提示牌

6

服务升级

1980年代,71路率先开设了专供怀抱小孩的乘客乘坐的母婴车。那个年代,乘客们在71路公交上听到的是售票员的人工报站,而如今,在公交上可以听到普通话、上海话、英语三种语言的电子系统报站。

1990年代,71路改为无人售票,是上海第一条无人售票公交线路。

现在的中运量71路延用了“老上海”公交车售票员的怀旧小技能——手持“慢”字旗,让乘客在感受新式巴士的速度和服务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把老上海的情怀。

如今,中运量71路也在各种合理化建议中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操作规程、服务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服务质量。

据悉,上海的中运量公交线路还将继续增加其中,从长宁区虹桥路延安西路出发的虹桥路-肇嘉浜路中运量通道是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两条通道之一。

 新的进展 

 届时小编也将及时奉上 

 大家持续期待吧~ 

部分来源 | 上海交通、纪录片《上海71路公交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