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91

 金色年华554 2019-06-30

NO.91

事实上,冉闵在刚登上帝位的时候,考虑到自己孤立无援,处境艰难,也曾想过要争取东晋的支持,还专门派使臣出使东晋。

在给东晋皇帝的书信中,冉闵慷慨激昂地表示: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胡人逆贼扰乱中原,如今我已经诛杀了他们。如果你们愿意和我共同讨伐胡人,可以派兵过来!

不过,现实证明,这完全是冉闵一厢情愿。

在东晋朝廷看来,如果你冉闵向我称臣,奉晋为正统,那我们可能还有出兵的理由,但现在你已经独立建国、悍然称帝,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晋朝、东晋政府是代表晋朝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基本原则,对这种分裂国家的乱臣贼子,不讨伐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会来帮你?

因此,对冉闵的呼吁,他们只回复了两个字:呵呵。

这样一来,冉闵自然只能独立面对后赵的反扑。

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

你来,或者不来,我都会在这里,不等不靠,不屈不挠!

公元350年4月,距离冉魏建立还不到两个月,石祗就派石琨再次率军十万,南下攻打邺城。

被动挨打不是冉闵的风格,敢打敢拼才是他的本性。

闻讯后,冉闵立即领兵主动出击,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大败石琨,斩杀万余人。

两个月后,原后赵将领张贺度、刘国、段勤、靳豚等人又组成联军,联合起来攻打冉闵。

冉闵又再次御驾亲征,率尚书左仆射刘群、卫将军王泰等人统兵二十万,与反冉联军在苍亭(今山东阳谷)大战了一场,再次大获全胜,歼敌近三万,俘获无数,凯旋而归。

此时的冉闵连战连捷,声势大振,麾下军队达到三十万之众,旌旗钟鼓绵延百里,其军容之盛,即使与后赵鼎盛时期相比,也毫不逊色!

从苍亭回来后,冉闵即按照汉人传统祭告宗庙,之后又恢复了九品中正制,从汉族儒生中选拔了一大批人才。

放眼望去,朝堂之上尽是衣冠华族,一时间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魏晋初期。

除此以外,冉闵在这段时间还干了一件大事——他杀掉了自己之前的盟友李农及其三个儿子。

李农这个人,史书上记载不多,我们只知道他是汉人,很可能是乞活军出身,在石虎统治时期曾历任抚军将军、大都督、司空等要职,是当时最显赫的汉人官僚之一。

他和冉闵曾经多次携手率军出征,算是老战友了,两人的关系应该还不错。

在冉闵起事的过程中,李农一直与他并肩作战,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冉魏政权成立后,李农被封为齐王、太宰、太尉、录尚书事,是仅次于冉闵的第二号人物。

冉闵为什么要杀李农?

这个问题由于史书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并不是很难理解,由于李农之前的资历、地位、实力甚至威望都不比冉闵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冉闵不仅将其视为自己的帮手,更将其视为潜在的对手,在他的地位稳定后,自然要尽早把李农除掉。

然而,无论如何,冉闵的这个做法很难说是个明智的决定。

因为,尽管取得了几次对外作战的胜利,但当时的冉魏政权形势依然严峻,四面皆敌,在这个时候杀掉自己最大的功臣和最得力的助手,显然对士气和凝聚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冉闵不会这么想。

此时他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他相信,他是无敌的。

在他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长剑在手,屠尽胡狗。

冉闵一出,谁与争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