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句话理解摄影:景深

 晨晓光 2019-06-30
1.景深:简单的说,就是指成像清晰的范围。
先来看图:
图片
自行车的背景基本都是虚化掉的,使得主题“自行车”非常的突出。
这就是“景深”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之一:突出主题。也是单反区分卡片机的重要特征。
纵向空间示意:
相机 -----人或者景----- 背景
-----------|    |---------
前景 景深范围 背景
效果示意:
这里的景深范围,就是景深,景深大,就是范围宽,景深浅,就是范围窄。
来看看体现出这个效果的作品,焦点在前几张挂着的相片上:
图片
前景是虚化的,远处的背景也是虚化的。
再具体描述一下规律: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也就是成像的范围越小。
比如说,你去照一个尺子,尺子是和你垂直摆放的,也就是在你身体这面是刻度0cm,远离你那一侧是刻度40cm,如果我们对着10cm的刻度作为对焦点拍摄,那么清晰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如果你用了F1.4的大光圈,那么可能只有10cm刻度前后,也就是11cm到9cm范围内的刻度清晰,以10cm为焦点最为清晰,逐渐向前后慢慢的变模糊,直到完全融入背景中。
如果你用F8的小光圈,那么你可能会发现,还是以10cm的刻度为对焦点的时候,远处的15cm刻度和近处的5cm刻度处,都是清晰的,也就是景深的范围变大了,清晰的范围也就变大了,就是常说的大景深或者景深大。
大景深主要应用与风景,或者要求画面全部需要清晰的场合,比如大合影。
来看看下面这样的作品:
图片
2.光圈只是影响景深的一个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因素是焦距,越长的焦距,主题获得的景深就会越浅,也就是说的空间压缩感越强。
另一个因素是焦点所在的主体与背景距离。主体与背景的距离越远,景深越浅,背景越虚化。
所以,要获得浅景深的特写,这几项都要利用到:
长焦距+大光圈+远离主体的背景=背景虚化
总结:说说浅景深和深景深的用处
浅景深,多用于突出主体,常用于人像摄影和特写。
虽然浅景深可以突出主题,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用大光圈,因为某些时候,例如光照强烈的时候,快门达到极限速度的时候,进光量依然太大,会造成过暴。
另一方面,过浅的景深,会造成主体局部清晰的现象,例如一只眼睛清晰,另一只眼睛却是模糊的。
某些商业摄影,要求小光圈拍摄,利用闪光灯布光,达到整体锐利清晰。
大景深,多用于风景摄影和微距摄影。
拍风景当然希望画面的每个角落都是清晰的,把所有景物都清晰的囊括到照片内。所以一般用小光圈。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小光圈拍摄,因为光圈太小也会和大光圈一样损失画面的成像质量,小光圈意味着进光量的减少,为了画面清晰,风景摄影一般也是用的低ISO感光度,所以风景摄影三脚架是画面清晰的最好保障,此外,利用慢速快门,长曝光,还能拍出一些特殊效果,比如把流水拍成丝般顺滑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