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汉姆与景焕执棒的广州交响乐团排练 音乐会和唱片录音最显著的区别是在于,音乐会首先应该是不可复制、一期一会的“事件”。它具备更实时的艺术影响力、更贴近的人文关怀,以及更鲜明的美学个性。广州交响乐团2018-2019乐季德沃夏克作品音乐会,正符合这样要求。它有明星的拱照,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不附和潮流的曲目选择、不打折扣的艺术呈现,是有情感温度和艺术态度的一场音乐会。 说起音乐会序曲,德沃夏克声称这是他“最爱”的管弦乐作品。他甚至在签名总谱上写下每个段落的文字说明:“他们(奥赛罗与德斯黛蒙娜)于沉静的狂喜中相拥……在狂怒中,奥赛罗要将她置诸死地……他祈祷,他最后一次亲吻。”广交在常任指挥景焕的带领下首次演出这首序曲,乐团对于德沃夏克笔下嫉妒与爱情动机的角力有极其生动的表达,但德沃夏克音乐中典型的旋律性和节奏感并没有流失。景焕是一位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冷静思考并且极富逻辑性和执行力的指挥家,她对作品中有李斯特、瓦格纳印记的段落始终保持审慎,以简约洗练的手法厘清感动和冲动的边际。 《弦乐小夜曲》是作曲家在家庭与事业开花结果的人生阶段的作品,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指挥给予乐队更充分的空间,音乐的线条更加绵长,在第二乐章圆舞曲、第四乐章小广板,这种意图体现得特别显著。较之这首作品常见的演绎取向,广交的演出更厚重、温暖。 音乐会下半场是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演出的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他对德沃夏克这首作品的喜爱让人感受到音乐的赤诚。这首作品他和乐队只是通篇合奏两次,其间几乎没有中断,到演出时已是水到渠成:“这是我第一次和广州交响乐团演出,他们水准之高令我惊讶不已,而且我还发现除了景焕是我的老朋友以外,我和乐队里面好几位音乐家都合作过。” 在处理这首具有浓重交响气息的作品,沙汉姆以一种近乎室内乐的敏锐与细腻展开和乐队的迷人对话。他几乎始终保持充满鼓励的微笑和眼神,对每一个合演的声部如同对待四重奏当中的每个成员一样,这种谦逊与合作精神,在独奏家中真是凤毛麟角。沙汉姆在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上有着和景焕相互照应的智性,他的光华如夜空明亮星光,有淡然隽永的诗意,在热烈如终乐章富里安舞曲中,始终保持张弛有度的气韵,有中正平和的整体观,早年唱片中丰满甜腻的音色悄然羽化出艺术家的风骨。 在正式曲目后加演的两首曲目中有《梁祝》的选段“化蝶”,沙汉姆之前曾经和新加坡交响乐团在水蓝的指挥下录制过这部作品,加演这段音乐也是向这部作品诞生60周年致意。景焕认为沙汉姆的演绎甚至比不少中国演奏家更为出色。在采访中,沙汉姆提及他的父亲是天体物理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来华访问就曾将中国音乐的录音带回以色列,他接触中国音乐之早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而他的岳母祖籍广东汕头,作为广东女婿的他还能说几句潮汕话。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应该是沙汉姆演绎《梁祝》够“地道”的原因所在。 回忆起自己的音乐道路,沙汉姆总是将“爱”字挂在口边,父母的爱让他有选择人生的自由,恩师的爱令他可以发现音乐的价值。反观这场音乐会,爱的主题同样贯穿始终:奥赛罗序曲灼热的情感,小夜曲的温存惬意,协奏曲的民族情怀,乃至《梁祝》生死不弃的苦恋,一场音乐会,写尽男欢女爱,家国春秋。 文 | 翟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