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七大憾事之《连山》、《归藏》二易失传,可谓千古遗憾

 昵称32353910 2019-06-30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跨度长,而且还表现在内涵的丰富多彩。我们从历史遗留物品和典籍记载流传下来的事件中,都能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文化内涵的震撼力。

但是,历史记载中还是由许多我们只能闻听而无法感知和触摸的文化瑰宝,对于这些历经千年以上的文化损毁所留下的空缺,我们除了遗憾之外,更多的只能一遍遍默念她们的名字,牢牢记心间。

中国历史上七大憾事之《连山》、《归藏》二易失传,可谓千古遗憾

另外当我们了解了历史,我们就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现在保存在各地博物院和图书馆中的古代珍品、典籍与历史上那些损毁掉的珍宝相比较,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每一件国宝的消失都会给真正懂得他们价值的华夏子孙们在心头添上新的伤痕。五千多年的时光,我们的身心遭受了多少创伤?只有对这些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遗珍有所了解了,尽可能周到地保护她们,用她们深刻的文化内涵来滋养自己的心田,才能抚平我们因历史上的无知和错误给心灵带来的伤痕,因此将现存的民族瑰宝一代代毫无损伤地继续流传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而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讲,中国历史上那些只能追思却无法再企及的文化瑰宝有《连山》、《归藏》失传;禹铸九鼎的失传;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失落;阿房宫的损毁;华佗《青囊书》的焚毁;《兰亭集序》的失踪;“靖康之耻”损失的文化瑰宝。

中国历史上七大憾事之《连山》、《归藏》二易失传,可谓千古遗憾

千古遗憾---《连山》、《归藏》失传。

我们都知道《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是多么的明显。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然而周文王不可能仅凭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呢?应该是有过借鉴和提示,因为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夏商两朝就已经有了各自的《易经》了,以至于汉代之后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时,将夏的易经成为《连山易》,把商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熟知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而这三本易经《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也被称为“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中国历史上七大憾事之《连山》、《归藏》二易失传,可谓千古遗憾

《连山易》,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它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其先天八卦图,以艮(山)为首,主要讲阴阳卦的对峙。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轶失,目前仅保留了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归藏易》是以生命过程为系统的:“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组成,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因此对于《周易》这部伟大的著作来讲,不太可能凭空出现并一直完整地流传到现在。那么《周易》到底借助什么思想和学说形成的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山》、《归藏》二易的意义只能说不会低于《周易》。她们的失传,对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是千古的遗憾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