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斯坦纳发动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的元首…斯坦纳…斯坦纳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发动进攻。'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德国党卫队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菲利克斯·施坦纳 早年岁月菲利克斯·施坦纳于1896年5月23日出生.1914年3月9日,施坦纳参加了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是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报名参军,在东普鲁士第41步兵团第5营中服役。随后他参加了东线的坦能堡会战,并在11月14日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回到柯尼斯堡隶属第二军的战争学院学习。1918年春季,施坦纳指挥一个机枪连参与了一战中德军在西线最后的一次大规模进攻——皇帝会战。10月18日,他被晋升为陆军中尉,并于11月18日被任命为第17军第3补充机枪连连长,担任该职位直到1919年1月8日。 一次大战结束后,施坦纳成为了一战结束后德国仅被允许保留的10万军人中的一员。到1933年12月,他以少校军衔从军队退役,加入了莱茵州的州警察部队,同时应邀加盟了德国国防部新建立的训练署,被任命为特别战斗队军官,并被晋升为上校。在这里,他负责探索可以在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的新式训练方法。 进入纳粹党1934年1月1日,施坦纳加入了纳粹党,在冲锋队中服役。在此期间,他一直担任冲锋队训练营指挥官,直到1935年3月。在1934年3月他被晋升为冲锋队三级突击中队长。 1935年4月24日,训练署被纳粹党政府解散,虽然施坦纳可以选择调往其他军队部门,但他最后决定加入了党卫队,因为施坦纳对国防军内部因循守旧的风气非常不满,对此他在一次大战中早有深刻体会,认为有由于当时训练存在严重弊端,导致实战中出现大量无谓的伤亡。他希望在党卫队将他酝酿已久的全新训练系统付诸实践。由于他是国防军的资深军官,拥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因而刚进入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便被任命为高级军官。 菲利克斯·施坦纳 施坦纳运用他在国防军中的宝贵经验,对部队实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并重复着他的格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大幅度削减呆板的队形操练,代以体能强化训练,个人和团队攻击战术,以及频繁的实弹演习来培养士兵在瞬息万变的野战环境中的战术素养。在演习中一个团队里的每个士兵都有机会接过指挥权,带领大家完成任务。这种训练使党卫军部队在失去指挥官以后依然保持战斗力。此外施坦因纳还要求部队在进行长距离急行军以后,还有充足的体力立刻发动进攻。在一次演习中,甚至希特勒本人也对此赞叹不已。 此外他还在部队中推广了迷彩服。在一次野战演习中,施纳下属的一个连长让他的士兵用迷彩布包裹头盔,取得了不错的隐蔽效果。施坦纳发现后得到了很大启发,他立刻让人设计出几套迷彩夹克,以及配套的迷彩钢盔、行军包和子弹袋,供全团官兵使用。结果身着迷彩服的'德意志'团官兵在党卫军汇演里表现抢眼,迷彩服很快推广到其他的部队,成为二战中党卫军的标志。 参加二战1939年9月,施坦纳率领 '德意志'团的2800名士兵参加了入侵波兰的战役。在第二年,施坦纳的'德意志'团参加了席卷西欧的战役。他指挥的'德意志'团在与英国远征军交战中名声大噪。由此施坦因纳的严酷训练法的神奇效果也首次在实战中得到了证明。8月15日,施坦因纳被授予了骑士铁十字勋章,并很快被晋升为党卫队旅队长。 施坦因纳获得晋升的同时,也收到了希姆莱的一个新的任务:组建一个由来自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新的党卫军机械化师,命名为维京师。维京师是德军中的王牌部队,也是斯坦纳一手培养起来的。虽然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志愿者,但是斯坦纳还是让整支部队融合的很好,他甚至会在战前与每一名士兵握手。 维京师的士兵 而到了战争后期,情况开始渐渐恶化。这支曾经令苏联人胆寒的部队所要做的事情只剩下了一件,这就是抵挡潮水般的苏军。1943年,斯坦纳被任命为第3装甲军军长。1944年1月,苏军发动攻势,很多德军部队就像雪崩一样瓦解了,但施坦纳的部队仍然在坚守阵地。1944年的春天和秋天,在东线北部的纳尔瓦和库尔兰,相同的情况继续上演。面对苏军的攻势,施坦纳的防线被一次次击破,但在他的指挥下,这些部队又一次次重组起来,不屈不挠地在新阵地上阻挠苏军的推进。 维京师的士兵 最后的战斗到了1945年,苏联人离德国首都柏林已经近在咫尺。施坦纳接管了一支新部队——党卫军第11集团军,其中充斥着从后方搜罗来的新兵,他后来回忆说:'我曾收到了5000名空军士兵,这些人身上都佩戴着一枚小小的铁十字勋章。但是告诉我,我能用他们做什么?'虽然一些单位,比如他之前的老部下,仍然被认为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是他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就是用这只残兵击败苏联红军,解救即将沦陷的柏林。 正在撤退的德军士兵 在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中明确表示:'凡是拒绝执行该命令的军官将被立即逮捕并枪决。'但是面对着仅有不足15000人,而且严重缺乏重型武器的部队,施坦因纳根本无能为力。施坦纳拒绝了这道荒唐的命令,他宣称:'我不愿意在此时再无谓地牺牲任何一人,所谓进攻的计划只是出自于在地下掩体里那些人的幻想而已。'几天之后,稍微恢复一点神志的希特勒重新下达命令,要求施坦纳率领部队沿河建立一座桥头堡以确保首都与外界联系。施坦纳服从了这道命令,虽然他很清楚无论桥头堡能否建立都无法拯救首都的陷落。当他指挥部队开辟桥头堡时,却苦于严重缺乏坦克。同时苏军从三个方向对他们发起猛攻。在他看来,既然结局已无可挽回,他就不能让部下白白牺牲。考虑到苏军对待战俘的态度,他还认为,只有让部队向西方盟军投降,他们才有得救的机会。 苏联红军拿下柏林 几天后,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而斯坦纳则和他的部队向西方盟军投降——在战俘营中,他被关押到了1948年4月27日。 1966年5月17日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在慕尼黑的家中安详地去世,享年7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