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又名西兰花,主要食用其绿色花蕾,是甘蓝的一个变种。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群,有一定的抗癌效果,近几年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慢慢的由高档酒店专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份营养保健菜。 下面是我们通过收集资料和咨询专家针对青花菜秋季栽培技术作的总结: 青花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因此其性喜温暖,凉爽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生育适温15~20℃,5℃以下的低温使生长受到抑制,25℃以上的高温生长不良。不同的发育期要求不同的合适温度,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0~25℃,幼苗、叶簇生长和花芽分化(2-6片叶)的适温为15~22℃,花球形成的适温为15~18℃。可见由高温到低温的秋季是最符合它生理需求的季节。 根据各地的温度不同,我国秋季栽培,各地的大概播期如下: 云南:云南气候温暖宜人,调节好播期基本可以实现周年栽培。各生育期均有成功栽培。 6月25-7月5日之前播种,以早熟品种居多,其中张家口坝上草原地区反季节播种,一般从4月中旬以后陆续播种至6月份,以早中熟品种居多。 3月底4月上中旬,该地区气温冷凉,以中晚熟品种居多。 黑龙江地区宜5月中,6月初,辽宁地区集中在6月中旬播种,陆续采收至十一之后,以中熟品种居多。 春季栽培温度由低到高,如果调节好播期,利用保护措施,可以弥补春淡供应。 秋季育苗高温多雨,这个时候尤其注意不能使苗子徒长,培育健壮的苗子是秋季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壮苗标准茎粗0.5,4-6叶片移栽为佳,早熟品种不能老苗,要及时定植,晚熟品种为防止旺长,可以适当的缓播。 ①注意合理的栽培密度,秋季栽培密度是关键,种植过密则植株正常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会导致生育期延长或者不结球,根据所用的品种掌握栽培密度。一般早熟种,株型较小,可适当密植,平均行距50厘米,株距40-45厘米,每亩栽3000-3200株。晚熟品种或者株型较大,侧枝发达的品种,宜稀些,一般行距55-6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亩栽2200-2400株。 ②肥水管理:青花菜花球的大小即产量的高低与植株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大小有正相关关系,在现蕾时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越大,花球的产量就越高。而秋季高温多雨,不利于苗子的前期生长,因此,定植缓苗后不宜长时间蹲苗,晚熟品种可适当蹲苗5-7天,早熟品种可以不蹲苗,后期为避免营养生长过旺,栽培上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理,此外在花球成球期不能过于干旱,要小水勤浇,对氮肥敏感品种要合适施肥,杜绝过失氮肥,造成花球结球不良。 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寒潮低温到来之前,生长后期没能适时采收,或者后期突遇低温,会造成花青素转色,形成紫花。如果是轻微发紫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还可以转绿,严重发紫则难恢复,这个地区要求选择低温不易花粒发紫的品种,如坂田耐寒优秀、绿亨独舞青花菜。 和品种有一定关系,但是管理上施用氮肥过多,或者缺硼会造成营养供养不均,导致空径的发生。 花球显球后遭遇连续高温,造成花粒停止生长,花蕾干枯坏死,称为死花,严重影响商品价值。枯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高温影响,植株现花球后,遭遇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发生枯蕾就越严重。品种间枯蕾的发生也有差异,早熟品种比极早熟品种发生重。枯蕾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①苗期徒长,秋季栽培时前期管理差,营养生长达不到,或者后期施用氮肥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会产生不结球或者结球很小。 ②品种选择不当、长生育期品种由于花芽分化温度范围较窄,育苗温度过高后苗期没有能完成花芽分化,造成定植后不结球。 花球形成及发育的最佳温度15-18度,如果成球期温度突然升高,打破生长规律,使营养生长重新活跃,在叶芽处重新分生出花叶,并快速生长,在花球中间生出小叶,形成夹叶球,春季种植播种晚的比播种早的发生多;定植时大老苗比适龄苗发生多;定植密度越高发生越多;但品种间差异大,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发生频率高。 黑腐病 ①症状病株幼苗、子叶和心叶变黑枯萎。成株叶片多发生于叶缘部位,呈'V'字形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淡黄色。严重时,叶缘多处受害,至全叶枯死。 ②发病条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遗留于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内潜伏越冬。翌年从叶缘水孔侵入。通过雨水、灌水、田间操作、害虫传播,或种子传播。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高温高湿发病严重。此外,连作,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均可加重本病发生。 ①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梗及角果等部位。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初呈近圆形褪绿斑,扩大后,中间暗褐色,边缘淡绿色,有或无明显的轮纹。潮湿时表面密生黑色霉状物。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发病适温为17~20℃。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①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叶面初生黄绿色斑块无明显边缘,叶背出现白色霉状物。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由淡黄变为淡褐色。病重时,病斑连片枯黄。种株受害,花柱畸形、肿胀、扭曲,花、荚上生坏死斑。不结实或结实不良。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在平均气温16℃左右时,本病易流行,在24℃时容易形成黄色枯斑。此病对湿度要求很严,多雨、多雾、多露、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时,本病发生严重。 来源农业科技及网络收集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