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极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建木架建筑的技术最高水平,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在中国木构建筑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木结构的结构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中国成为保留千年以上木构的唯一国家! 唐代大殿 唐代大殿 斗拱的组成有:斗、拱、翘、昂、升等5种基本拱件和附件。将这些进行互相组合可以组成既美观又坚实的受力构件!这是古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斗拱从周朝初期就已有雏形,发展至汉代这时期的人字拱已经广泛应用,至唐宋已发展为现今所见到的完整斗拱形式,历经辽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有几个较大的变化: (1)由体量大变小,唐宋时期斗拱高度与柱高的比例大概为1:2到1:4之间,明清则为1:5至于1:9之间。 (2)由简及繁,唐宋时期的斗拱只往屋檐方向出踩,而明清里面两边都出踩。 (3)由受力构件而装饰:唐风建筑中斗拱为主要受力构件以支撑深远的屋面出檐,明清时期则减少了屋檐的外伸距离,减弱了受力,增强了装饰作用!唐风时期的昂为屋面的斜梁,称之为斜昂,到明清时期大多做成假昂头,仅为装饰性构件。 (4)由简疏转为繁密;唐风时期斗拱体量硕大,一般柱头设柱头科,或之间加放一攒平身科,转角处设角科,明清时期柱头之间基本以11斗口为一攒。 (5)华头子,宋时期为一独立构件,与里华拱连做,发展至明时期在昂下刻出象徽性的隐出华头字。 (6)溜金斗拱:溜金斗拱分挑金造和落金造、演变至清时期挑金造从斜昂演变至平昂,从下昂演变至昂!后尾斜插杠杆以及从靴楔演变至菊花头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