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rechardzy 2019-07-01

引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佛教史上,从鸠摩罗什到仓央嘉措,不少高僧都曾遇到“损梵行”与“别倾城”如何取舍的问题。在《天龙八部》中,当虚竹发现自己的梦姑原来是西夏公主,最圆满的结局当然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世间并不存在这样的双全法。虚竹最终选择了还俗,单从小说的角度考量,这无疑是情节发展的结果,并无多少深意。但如果结合真实历史,虚竹破淫戒及最终还俗这一情节则显得耐人寻味,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位高僧跟虚竹一样破了淫戒。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梦姑虚竹

一、《天龙八部》的主题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金庸《天龙八部》这个常令读者感到困惑的书名,其实正是取自佛教经典中。在小说进行人物塑造时,金庸亦吸收了佛教中神话原型用以深化“众生皆苦,痴求不得”的主题。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佛教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其实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一系列神,佛教自创立的那一天起吸收了这些神人,认他们为教团的护法。在佛教庞大的护法军团中,共分为八个方面军,这八个方面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这八个部分因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或“八部众”。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聚贤庄战天下群雄、辽国政变时一独挡千军万马、武林大会独斗三高手的乔峰是天众的代表;出生大理段家的皇族继承人、容仪如玉明净柔和、自小与佛结缘更有成龙之势的段誉无疑是龙众的代表;深受少林高僧熏陶恪守清规戒律、坚守原则憨厚纯直的虚竹则是夜叉的代表。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但乔峰贵为天众却逃脱不了英年早逝的命运,段誉虽为龙众却发现自己遇上的小姐姐们竟然真的都是自己的姐妹,而虚竹更是在天山童姥的诱骗之下破掉了一直恪守的戒律。

二、虚竹破淫戒

在世纪新修版的《天龙八部》第三十六章中,要强好胜的天山童姥为了使虚竹臣服自己,先是强迫虚竹喝下鹤血,又以各种美食引诱他主动破戒,最后祭出了一大杀招——将一个妙龄女子掳至地窖。

知好色而慕少艾,乃人之天性,虚竹虽谨守戒律,每逢春暖花开之日,亦不免心头荡漾,幻想男女之事。只是他不知女人究竟如何,所有想象,当然怪诞离奇,莫衷一是,更从来不敢与师兄弟提及。此刻双手碰到了那少女柔腻娇嫩的肌肤,一颗心简直要从口腔中跳了出来,却再难释手。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梦姑

于是,事儿就这样成了。天山童姥成功让虚竹破掉了淫戒,而虚竹心中从此也有了一个念念不忘的梦姑。此前虚竹虽然被迫犯戒,但他心中依然坚守着戒律,还能说服自己。但那三日三夜过后,虚竹却不由自主地期待起第四天。这是虚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天山童姥必须让虚竹破戒,这样他才能安心当掌门,帮她对付李秋水。光破杀戒和荤戒不够分量,必须破淫戒。而她给虚竹掳来的是西夏第一美女、李秋水的孙女,正好可以借此报复李秋水。虚竹本人虽为和尚,但心中亦有对女性的幻想,如此看来,这个情节似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从小就看《天龙八部》的你,看懂了虚竹破淫戒这个情节吗

但事实上,故事中的虚竹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事后他一方面思念梦姑,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完了,当不成和尚了。写至此处,《天龙八部》的深刻之处开始显现。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佛教教义真的能拯救众生脱离苦海吗?

三、虚竹的原型为高僧鸠摩罗什

《天龙八部》中虚竹破色戒的故事并不是完全由金庸先生虚构的,它其实来源于佛教史上一位高僧的真实经历。这位高僧叫做鸠摩罗什,生于东晋时期,被称作是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鸠摩罗什雕像

他是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译出了《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我们所熟知的“观世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等皆出自他的手笔。但这位高僧却跟虚竹一样,曾经破了淫戒。

在《高僧传·译经》中记载: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龄尚小,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乃饮以淳酒,同毕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翻译成白话文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前秦将领吕光攻破了龟兹国,而当时鸠摩罗什正在龟兹国内,于是鸠摩罗什成了前秦的俘儒。前秦皇帝久仰鸠摩罗什的大名,想要收鸠摩罗什为己用。于是,他们想出一计,把鸠摩罗什灌醉,并把龟兹王王女与喝醉了的鸠摩罗什关到一处。一夜过后,生米煮成熟饭,鸠摩罗什破掉了淫戒。

高僧

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几乎将鸠摩罗什的经历原封不动写入自己的小说。但此后,两人的人生轨迹却完全不同。虚竹和鸠摩罗什虽有一段几乎雷同的破戒经历,但鸠摩罗什成了现实中的一代高僧,虚竹却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和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龙八部》立意源于佛教,但没有囿于佛教。在对虚竹一心追求佛法恪守戒律的赞美之外,金庸还加入了更多的思考,世间安得双全法?皆苦的众生真的能脱离苦海吗?

结语

金庸试图用佛法消解世间的罪孽,但最坚定的求佛者虚竹却被逐出少林。最后就连虚竹自己,也放弃了恪守清规戒律。佛家的精神,或许不在清规戒律中,不在少林寺中,而在于坚定求法者的心中。

佛教的宿命论其实格外悲凉,因为佛教在揭示了现实的悲凉之后,告诉世人这个世界其实是轮回的,告诉我们有前世还有来生。但实际上,现实中的我们只活这一生一世。

参考文献

  • 金庸 《天龙八部》

  • 慧皎 《高僧传》

  • 严家炎 《金庸小说论稿》

  • 仲浩群 《从佛学角度评析<天龙八部>的警世意义》

  • 曹克颖 《从佛教视角浅析<天龙八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