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谋杀案中的旅馆 今天这片文章,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轰动世界的白城谋杀案,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芝加哥。 我们的男主角名叫亨利·霍华德·霍姆斯,出生于1861年5月16日,他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住在美国新罕布尔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其实,这个名字只是男主角的化名,他的真名叫做赫曼·韦伯斯特·马盖特。 不过,他是因霍姆斯这个名字享誉世界的,那我们在文章中,就这么叫他吧。 霍姆斯从小就遭到父母的虐待,以及其他学生的欺负,这似乎让他心理产生了扭曲。后来他进入了密歇根大学医院学,开始学医。 在这里,霍姆斯为了挣钱,去太平间偷出尸体,伪装成意外事故搞保险诈骗——长相英俊又巧舌如簧的他,竟然屡次得手。慢慢的,霍姆斯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不断的更换身份,骗保、骗婚,甚至杀人敛财。 1886年8月,25岁的霍姆斯来到了芝加哥,这座神奇的城市。霍姆斯 那时候,芝加哥这座城市才建立50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定居点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848年建成了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同时铁路也迅速修好,芝加哥成了连接美国中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源源不断的新移民到来,让这座年轻的城市迅速逼近100万人口。奇迹之城,也是冒险之城。 年轻的霍姆斯来到这座城市之后,立刻伸出了他的罪恶之手。在芝加哥市郊的一间药店,有一位名叫赫顿的女士,她是药店的老板娘,而且已经守寡了。霍姆斯充分发挥自己的魅力,以自己医生、药剂师等身份,说服赫顿太太把药店交给他负责经营——赫顿太太当然愿意,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和蔼可亲,非常值得信任。 事实上,当霍姆斯开始管理药店之后,他确实凭着自己的热情和礼貌,吸引了很多客人。渐渐的,周围的人们都不再关注赫顿太太的行踪,虽然大家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四处迁移是很正常的事情,霍姆斯说赫顿太太去了加州,大家也就相信了。 于是,霍姆斯在这片土地上有了自己的产业,开始源源不断的赚钱了。 不久,芝加哥市被选中举办1893年的世博会。这座城市立刻开始繁忙起来,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各种配套设施也迅速完善——芝加哥的建设奇迹,是任何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比如,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871年,看看一场大劫难之后芝加哥。芝加哥大火 1871年10月8日晚,一头奶牛踢翻了草堆上的油灯,引起了火灾。很快,大火开始蔓延。当时的芝加哥非常拥挤,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木制的房屋里,用木材生活烧饭。而且,干燥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人们也开始在家里储备很多柴草。 就这样,大火完全不受控制的烧了起来,数万栋木制建筑物化成灰烬,大火烧了30个小时,消防员也无可奈何。最终,芝加哥成了一片废墟,能统计出来的死者为300人。但是研究者指出,当时有太多移民根本没有在当局进行登记,他们很可能被烧得尸骨无存,无法统计了。 一座繁华的大城市,就这么成了废墟,超过10万人无家可归——但是,芝加哥是充满生命力的。一场大雨熄灭了火灾之后,人们开始在废墟上生活,大量的食物和建筑材料借助火车迅速被运来,没过多久,芝加哥又获得了重生。 19世纪的美国人,和芝加哥城一样,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能给城市带来巨大利润的世博会,自然成了芝加哥人的兴奋剂——也成了霍姆斯的兴奋剂。 经营药店赚来的钱,霍姆斯全部拿了出来,在街对面买下了一块土地。1888年夏季,霍姆斯开始雇佣施工队,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霍姆斯亲自设计了这个地方,甚至有很多隐秘的设计是自己动手完成的。他不断的变换着施工队,让人们无法怀疑他到底为什么要建造这么一栋奇怪的建筑物。 外表看起来很正常的小楼,内部藏着无数个密室、机关、暗道、滑道、活板门,数十个房间,曲折复杂,宛如迷宫一样。在地下室,霍姆斯还建造了自己的解剖台和高温焚尸炉。 他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着世博会,等待着游客和新移民的到来。霍姆斯设计的复杂旅馆 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走到了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全面鼎盛的城市化时期。(19世纪上半期为“部分城市化时期”,20世纪初达到了第三阶段“大都市化时期”。)此时的最大特征,就是分散在各地的乡镇人口,不断涌向大城市。 1880年的芝加哥人口约为50万,到了世博会时期已经达到了100万,1900年突破了200万——成为了当时美国第二大城市。移民带来的是生机勃勃,当然也让芝加哥成了犯罪之城。 霍姆斯的旅馆里,除了住着自己新结婚的妻子,还有他雇佣的工作人员,或者朋友甚至情人。而自从霍姆斯把这里当成旅馆开业之后,大批乡下姑娘和游客也住了进来。从这时候开始,很多可怜的年轻女孩开始“失踪”。 霍姆斯靠着复杂的房间设计,迷晕受害人,然后把她们运到地下室杀死,销毁尸体。更残忍的是,他甚至把处理过的骨架卖给医学院,并声称是人工制造的——可能是因为他的口才,没有人怀疑过他。 芝加哥世博会 世博会期间,霍姆斯到底杀了多少人,已经无从统计。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么多年轻女孩失踪,竟然没有人怀疑过霍姆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死者并没有人“关心”。她们要么是逃离家乡到大城市寻找梦想的女子,要么是四处流浪期待好运气的女子。19世纪末的美国,年轻女性已经不愿意待在出生的乡村,她们哪怕跟家人闹僵,也要去大城市生活。 所以,霍姆斯只要简单的和那些受害者聊两句,就会知道有没有人关心她们。所以,他的罪行一直没有被发现。 当时芝加哥市的警察力量捉襟见肘,时常发生的盗窃、抢劫,甚至黑帮火拼事件都无法解决,失踪事件,根本没人会去关心。 霍姆斯真正被抓,是因为骗保。霍姆斯终于被抓了 1894年,也就是世博会后的第二年,霍姆斯找到自己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说服他“诈死”,然后从保险公司骗取10000美元。但是,霍姆斯真的杀害了这位合作伙伴,还杀死了他的三个孩子。 结果,受雇前来调查的私家侦探,发现了这一切,霍姆斯被抓了——保险公司的钱,不是这么好骗的。 前来旅馆调查的警察们,终于发现了这座建筑的秘密。装满酸液的大桶里还有未融化的残骸、解剖台上血迹斑斑、焚化炉里可疑的骨头、以及大量女性的衣物…… 霍姆斯最终被吊死,而他最终也没有坦白,自己到底杀了多少无辜的人。也许,连他自己也记不住了。研究者保守的估计,至少100人。 临死之前,霍姆斯向法庭提出了遗愿:死后把自己的棺材内灌满水泥,自己的墓穴里也要灌满水泥,彻底封死——他害怕自己的尸体被挖出了,遭到报复。 法庭答应了他,这个世纪恶魔的传奇,落下了帷幕。 19世纪末的芝加哥,是一座肮脏罪恶的城市,和霍姆斯隐藏较深的犯罪手段相比,还有更多的罪恶,是明目张胆的。《纽约黑帮》剧照 那个时代,美国的禁酒令还没有出现,所以遍地都是酒鬼。源源不断的底层人民来到芝加哥,也造就了大大小小的黑帮。如果大家看过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纽约黑帮》,就会深有感触。黑帮之间的火拼经常上演,他们也通过酒精和赌博不断的捞钱,贿赂警察,称霸一方。 当然,相比较而言,当禁酒令颁布之后,著名的黑帮头目阿尔·卡彭来到这座城市,让芝加哥迅速成为全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世博会时代的芝加哥,仅仅是犯罪都市的起步阶段而已。 其实就算是当时,也已经有人意识到,为了世博会大兴土木的芝加哥,完全是用华丽的外表掩饰肮脏。而且除了钱之外,不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任何文明和进步。比如后来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劳埃德·莱特就批评说:本届世博会没有给美国带来现代生活的启迪,只是腐朽,只有旧时代的奢华挽歌…… 阿尔·卡彭 世博会为芝加哥带来的,也是当时一系列大城市共同的情况:如雨后春笋一样的百货大楼、酒店、戏院,人们不断的消费,放纵,任由身边各种犯罪的发生。 最终,黑帮崛起、经济危机、信仰迷失,快速发展的城市,尝到了苦果。就像DC漫画中的哥谭市一样,表面浮华,但藏污纳垢,像霍姆斯这样的残忍罪犯,比比皆是。 这是芝加哥的悲剧,也是金钱至上的悲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