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夫妻的田園日記:生活,是從容不迫的淡雅所累積而成|大人社團

 嘟嘟泰迪熊寶貝 2019-07-01

86歲津端爺爺與83歲英子奶奶,在退休前搬至高藏寺新城定居,從調配菜園的泥土開始,一點一滴建造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菜園。

隨著四季的推移循環,用五感體驗季節的生活方式:春日裡的播種、夏季的自製麥茶、秋季開始準備保存食品、冬天為農田鋪上落葉以躲避冷冽。雖然沒什麼錢,津端夫妻卻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結縭五十年的夫妻之道

結婚五十多年,縱使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卻會按照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個性有點粗枝大葉的英子女士,說話往往過於直白,有時會讓細膩感性的修一先生覺得強硬,因此,修一先生設計出留言板來提醒彼此重要事情,免得太嘮叨會把關係弄僵,也讓夫妻之間可以留下空隙。

英子女士一直都心胸寬大地支持修一先生的帆船航行夢,如同母親守護調皮搗蛋的兒子。相對的,對於英子女士的事情,修一先生也不會出言干涉。英子女士說想要購買什麼東西或想要做什麼事,他都會回答:「很好啊。」

他們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勉強對方。」偶而鬥鬥嘴,卻不會吵架或爭執,「畢竟爭吵過後會很不舒服,我喜歡小春日和的溫暖。」英子女士說。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起初兩個女兒也住在這裡,但她們一結婚就搬走了,家裡只剩下夫妻兩人。安靜平穩的生活重心就是招待訪客。

女兒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就不用提了,打從夫妻倆進入六旬年紀,來採訪的人就越來越多,無不想要知道他們如何照顧菜園,以及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現在每個月都有兩、三天要接待訪客,許多人前來的目的是為了品嘗英子女士自豪的家常菜或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

「我會依訪客上次吃了什麼來決定準備的東西。客人喜歡,我就會很高興,覺得受到鼓勵。」英子女士如是說。

英子女士的菜肴是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熟悉的商家購買牛豬雞肉或魚肉,再花心思料理。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大力稱道。口碑傳開來,又吸引更多人造訪,英子女士就更為款待客人下工夫。有時候不僅是做菜而已,她還會贈送手織的圍巾或襪子,給客人當紀念。

「經常有人問我,招待那麼多客人,應該很辛苦吧?其實不會。我本來就喜歡做廚房的事情,不管是煮飯還是收拾餐盤,我從來都不排斥,也不覺得麻煩。」

英子女士繼續說:「每次和年輕人聊天,或是聽到他們表示感謝,都會讓我得到源源不絕的精力。因為有機會招待客人,生活才會產生張力,反而使我們有生命賴以維繫的感覺。」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津端家的生活支柱和核心是英子女士的廚房。

本來蓋這間房子是要給英子女士和女兒當成機織工作坊的,原先以為只要可以煮水泡茶就夠了,因此對熱愛料理的人來說,空間相當狹小。

說起來很失禮,這裡根本看不出是為訪客烹煮大餐的地方。既沒有熱水器,也沒有換氣扇,當然也沒有最新式的料理機器,在裡面坐鎮的只有據說是「女兒淘汰不用的」舊式兩口瓦斯爐和舊烤箱。

英子女士極為滿意似地說:「這裡是我唯一的聖地,只有這裡我可以完全自由。其他地方修一都會插手(笑)。」

空間小,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走動,這也是方便好用的因素。開放式的架子,讓所有東西一目了然,也是修一先生裝設的。

英子女士只在這裡存放順手好用,而且經過嚴格汰選的器具。鍋子有大、中、小三個砂鍋,外加一個德製不鏽鋼鍋。另外,還有經常使用的茶具組合和她很喜歡的竹籃等物品。這些東西都沒有放在高處,全在嬌小的英子女士伸手可及的範圍。

早上是從做果菜汁開始,接著要準備早餐。修一先生吃和食,英子女士自己是麵包。然後是簡單的午餐,再來就要準備晚餐了。英子女士幾乎整天都在這個廚房和菜園之間忙來忙去。

「除了三餐之外,我還要做加工食品、寄給女兒家人和孫子的熟食。如果有訪客,就要做料理招待,所以隨時都有一大堆廚房的工作要做。」英子女士面帶喜色的說著。

是的,廚房是英子女士引以為傲的地方,不僅是用來守護修一先生和忙於都市生活的女兒與女婿的健康,也要向孫女花子小姐傳達生活與飲食的真諦。

「活到這個年紀,我有更深刻的體會,原來我小時候過得很幸福,現在也是。也因為這樣,我至少要把豐富的味覺傳給下一代。對我來說,廚房這個地方的意義就在這裡。」

紀錄生活的片段就是家庭歷史

去到津端家拜訪時,會看到許多擺得整整齊齊的檔案夾,裡面是修一先生親筆寫下的紀錄,亦即夫妻倆隨著時間的積存變得更加豐富與幸福的生活點滴。

「紀錄經過井然有序的整理,並且保存妥當,就會讓人覺得人生越來越美好。」修一先生說。

是的,對修一先生來說,紀錄的意義就在於紀錄本身。

修一先生的整理能力出類拔萃,手法之細膩不愧是建築師出身。菜園栽種的植物,何時進行的農活,也都有紀錄。至於家庭生活中,每天晚餐的菜色、送了什麼東西給誰、宴客的餐桌內容,以及修一先生的個人日記,全都搭配插圖不厭其煩地記載,而且充滿趣味。

這些紀錄都整整齊齊地擺在修一先生稱之為「駕駛艙」的書房裡,位於客廳一隅,由家具隔開,配置周全。書架設在桌子的左邊,上面滿滿都是黑色封面的檔案夾。一眼望去,不僅美觀,也令人有「津端家的歷史在此」的感覺。

「修一,那個時候的那個是什麼啊?」英子隨便問一句,修一先生就立刻取出檔案回答:「啊!那是什麼什麼。」英子女士的粗枝大葉令人意外,修一先生則是連檔案夾的封面都一絲不苟,十足的「理科」性格。這一對似乎很合又不太合的妙搭檔(?)對話時,每每引人發笑。

這樣的修一先生非常擅長「男人獨玩的遊戲」。聽說世間有不少男性退休後無事可做,只能看電視打發時間,修一先生卻完全沒有這種跡象。他總是在自自在地歌頌有一大把時間可用的生活。

他現今的夢想是參加大溪地航行團。大溪地對他來說是充滿回憶的地方,因為他曾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三年駕船旅行過。「三年後,如果我還很健康,就要再去一次。」修一先生說著,兩眼發亮。

「去大溪地時,我要穿上白色的水手服,別著當船員的外甥買給我的船長肩章。」聽到修一先生這麼說,英子女士就露出了微笑。「哈哈,男生不管活到幾歲,還是會喜歡帥勁的打扮啊(笑)。」

看來英子女士結婚五十多年來,一直都是心胸寬大地支持修一先生,如同母親守護調皮搗蛋的兒子。

除了記錄之外,修一先生還想要將之前日本東部大地震的新聞做成剪報,或是弄來做木器的轆轤,自己做碗盤。他隨時都在對著四面八方伸展天線,尋找「男人獨玩的遊戲」。

「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不只是修一,我也是一樣。」

縱使到了這個年齡,兩人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本文摘錄自太雅出版《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