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挖地基挖出铜象棋,或为陪宋徽宗下棋官员所有!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7-01


壹号收藏 今天

长埠乡长埠村现状

1982年正值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江西省安义县长埠乡长埠村农民龚声汉在建新屋挖地基时,从一米深处的土里发掘出一副铜质古象棋:

这盒铜象棋共有32颗,铸有阳文,全部为楷书字体,有将2颗、士4颗、象4颗、车4颗、马4颗、砲4颗、卒10颗,每颗棋子后面有阴底阳图,分为红子和白子。每颗棋子都重60克,直径3.8厘米,厚度为0.7厘米。铜象棋造型精美,堪称精品!

出土的所有铜象棋(藏于安义博物馆)

据原安义县文化馆馆长胡奕实回忆,当时文物普查人员登门求见,经了解得知,象棋置于木盒之中(木盒已腐烂),木盒四周是木炭,外面是十六块砖垒成的方形穴洞。与棋子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枚“崇宁通宝”铜钱,以及一张有文字的纸,遗憾的是此纸在出土时被毁。

宋徽宗

安义出土的这副铜质古象棋应是宋徽宗年代的物件。北宋是我国象棋史上大革新、大发展的时代,并设置了“棋待诏”这样的官职经常出入宫廷,陪皇帝下棋。宋徽宗赵佶十分热衷于下象棋,还用瘦金体书写象棋子上的文字。这盒象棋,极有可能就是宋徽宗时期一位“棋待诏”所留。

铜象棋

在胡奕实等文物普查人员多次登门做工作后,龚声汉终于同意将铜象棋献给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也给了他适当的奖励。这盒北宋铜象棋最终被收入安义县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铜象棋背面

1982年11月14日,《江西日报》首先发表了胡奕实投书的稿件,报道了安义发掘出铜质古象棋的详情。从这之后一直到1984年11月,国内各大报刊相继转载了胡奕实撰写的有关铜象棋的文章,影响颇大。

胡奕实在1983年发表的论文中,比较1974年泉州发现宋代沉船舱里的木质象棋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铜质古象棋,初步认定安义珍藏的宋代铜质古象棋是目前全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古象棋,几十年过去,至今在学术界尚未有异议。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