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源之“丘”

 泽霖文史 2019-07-01


甲骨文中的“丘”也是个象形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像“山”一样,只不过只有两个山峰,另一种写法则是将下方代表大地的横线加长,两端出头,来强调地平线,但整体造型仍然是两个山峰。

与“山”相比较,“丘”少了中间的那座主峰,因此,它代表的意思为矮山,或小土山。



在金文中,“丘”仍然是两种写法。这两种写法有了明显的差异。前者较甲骨文时更为抽象简练,但仍可看出其两山相连的形态。后者则看不出山的形态了,更像是两个背靠而立的人,有人认为这是在早期金文的基础上继续变形而导致的讹误,也有人认为这种上“北”下“一”的写法,是符合古文字规范的。这种让人费解的变形原因,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考证。



发展到篆书时,这个字继续沿承了金文中后期变形的字体,从此“山”的形态基本丧失殆尽。




到了隶书和楷书时,尚能依稀分辨来自篆书时的影子,但整体字形变化也是较大,单独看这个字,已经基本无法和“山”关联到一起了。

但是,这个字的字义一直都有“两峰相连的小土山”之义,到后来才引申出量词义,即“块”的意思,如一丘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