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

 蝶花云月 2019-07-02

人类的智能是通过人脑间不断的思考,对比优劣,寻找最佳,最后输出结果的过程,也可以说它是心智的产物。我是一个很喜欢独自思考的人,常常会把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与科学里的东西联系起来。古人云:今日的果是昨日种下的因,今日的因也同样影响着明日的果。我便在想,是不是我们外在行为背后的物理客体是人脑?虽然现在的我们相较于10年前的我们,在认识上远胜从前,可是,人脑究竟是如何思维的?依然是一团迷雾。

它就像一个由无数个齿轮连接在一起的联动式机器,也像一个由无数个拼块组装的巨型拼图,我们可以感知到它们在思考,在帮助我们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就是无法了解它们思索的过程。这个问题,同样也苦恼着很多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试图手拿各种各样的拼块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

其中有很多众说纷纭的解释:第一种,心智是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观点的,第二种,心智与心理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与记忆、学习、感知、关注、认知、情感、意识等等有关,第三种,心智是否与神经科学有关,第四种,是否与进化论有一定的关联……而我认为,在讨论人类的心智即思维是如何产生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谦卑,学会去尊重和聆听科学家们各种各样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他们的新想法、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引领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然后在他们特有的见解上,加上自己浅陋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进而组合观点,形成一副全新的拼图。

时至今日,我们虽然知道人脑是由1000亿个神经元所构成,但我们依旧无法从这些无噪音数字神经元中,知道自己产生该行为方式背后的原因,正如研究我们是如何记住某种现象?我们又是如何根据该现象得出结论一样,仅凭把注意力放到思维过程的本身上,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简直就是勉为其难。当一种思维方式不能用于解释所发生的现象时,聪明的科学家们,便把这种注意力转移到了人脑所做的工作上。由此可见:当你执迷不悟一件事,无果时,或许你可以寻找另外一种方式,去走出思维的禁锢,找到豁然开朗的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