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小策略

 儒艺斋 2019-07-02

摘要

教师不断优化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自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才能彻底改变枯燥无趣的识字教学,让学生爱上识字。

重视课内教学,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设计识字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设计有趣的识字小游戏,例如,转盘识字游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蜻蜓、蚕、蝗虫、蜜蜂等昆虫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昆虫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玩识字大转盘的游戏,给转盘中间的偏旁“虫”字,添加生字。转盘转出“蜻、蜓、蚕、蜜、蜂、蝇”等字,有助于学生积极地识字,并在愉快地玩耍中爱上识字。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轻松快乐识字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和方法,使识字过程变得轻松。首先,教师应以课文为识字载体,从阅读入手,教学生边读课文边识字,并注重字音、字义的联系,拓宽识字渠道。其次,教师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可以把生字编成顺口溜、儿歌、字谜,极大地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渗透中国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猜谜语 “左边绿,右边红。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最后教师出示小儿歌:什么绿?禾苗绿。什么红?火苗红。“禾”“火”相遇什么样?“禾”“火”相遇起凉风。什么喜欢及时雨?禾苗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火苗最拍水来攻。此时,学生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再根据各部分的意思发现谜底是一个合体字“秋”。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那么教师把识字和猜谜语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加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趣味性,还能强化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识字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课文的长短和类型,确定最优的识字方法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识字方法主要有字理识字、故事识字、情境识字、动作识字、拼音识字、归类识字、换偏旁识字、字谜识字等方法。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春夏秋冬》这一课,教师应选择看图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姓氏歌》则是借助姓氏的介绍方法进行,所以教师应选择韵语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猜字谜》这一课,教师应选择字族文识字。例如《小青蛙》是一首儿歌,教师可以采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具体如下: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漂亮的小青蛙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青蛙的了解,并理解“青”的意思。其次,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课文《小青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本课中都是由“青”字作声旁的形声字,如 “清、晴、请、睛、情”等集成字族。最后,教师结合儿歌,联系生字的偏旁,引导学生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也可将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江南》这一课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江”字,认识三点水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字,并说“看,这就是长江的江,江水奔涌向前的江。”其次,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江”“河”“湖”“海”,同时提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了吗?”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三点水旁与什么有关,还有哪些字带有三点水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再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采”,认识多音字的不同含义。首先,教师可以提问“你能说说‘采莲’的意思吗?”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采”的字理演变,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美。其次,教师再运用字理识字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采”这一动作,并做一做“采”这个动作,最后,教师再仔细讲解“采”与“彩”的不同。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识字效率。

重视课外阅读,

增强自主识字的乐趣

课外阅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由课内阅读识字带动课外阅读识字,由学校阅读识字带动家庭阅读识字,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可以建立书香班级、倡导亲子阅读、建议学生每天睡前读书三十分钟,可以读自己喜爱的故事书、国学书、科普书等。教师还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和好书推荐活动,激发学生读书识字的兴趣。如,“图书跳蚤市场活动”、每天中午十分钟“我爱讲故事”“我爱朗读”等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识字比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学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发现识字与阅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对人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生活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便享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始终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生活能够决定教育。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同时批判“学校即教育”的思想,认为学生仅仅依赖于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要把教育延伸到社会中去。

生活是学生的识字课堂,社会也是学生的识字天地。教师要激发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激发学生识字的敏感性和激发浓厚的识字兴趣,大力拓展识字空间。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校园、班级环境布置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卫生纪律要求、课程表、班级同学的名字等。教师还可以开展班级常规活动,如:班会、少队实践活动、队会活动、各种节日主题活动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舞台。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字,不论是公交车站牌、超市、报刊亭、店名,还是广告、商标、包装盒、车票等,有助于学生勤于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注重识字的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简洁性,将识字方法与儿童心理相结合,才能合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同时这也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并掌握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玉梅,张微.传授学生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1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