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买房避坑指南! | 功夫私房话

 快乐者生存 2019-07-02

买房是一件人生大事,但大多数人一生也就买两三次房。由于涉及金额大,实践次数又少,不少人会在这样的重大决策中犯糊涂。今天我们采访了4位与房地产相关的资深人士,给你讲讲那些行业内秘不外宣的潜规则。

Coco  28岁  广告公司文案

教你看懂楼盘广告的“黑话”

作为一名苦逼的广告狗,这么多年跟甲方爸爸的斗争经验可以写成一本书。因为我们项目组服务过多家品牌开发商,慢慢地摸透了整个行业的共同偏好。

在圈子里,地产项目宣传的广告语已经形成了一套“黑话”,今天就来教教大家怎么看懂宣传页:

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 = 地段不是一般偏;

CBD半小时生活圈= 离市中心最少15公里;

开窗满目见绿 = 隔壁一片苞米地;

公园式滨水豪宅 = 旁边种了两排树,还有一条小河沟;

国际名校,12年一站式教育=还没确定合作学校;

法式风情商业街 = 一层有底商;

品牌开发商强强联手= 有好几个开发商;

24小时管家服务 = 小区里有保安;

空间利用率高=户型紧凑,公摊大;

准现房,即将清盘=卖的不好;

蓄势待发,闪耀全城=蓄客中,开盘时间不确定…


▲效果图仅供参考,请以交房后实物为准

所以,如果大家要买房,而且是期房,一定要去实地看,而且去看同项目已经建成入住的小区。

另外,不要相信各种购房网站上的信息,开发商没有做投放,项目信息就不会更新,所以这些网站大多信息严重滞后,而且会故意标低价格吸引客户。

A小阿斌  26岁  原房产销售

每个销售都是奥斯卡影帝

我曾经是一名房产销售,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在业内摸爬滚打好多年,知道里边不少门道,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说。

在售楼处里看到的销售,不一定是开发商的人。很多开发商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加快销售速度,都会选择与当地的代理公司合作。这些代理公司同时销售很多项目,一般是哪个项目佣金高先推哪个,但是佣金高的楼盘一般整体都比较差。所以大家看房时要留个心眼儿。

在售楼处也不要轻易相信其他购房者。为什么这么说?

当销售看出你犹豫不决时,会找同事扮演成客户主动与你攀谈。在陌生环境中,对和自己一样的购房者你自然没有防备,很容易相信他说的话。每个销售都是奥斯卡影帝,在他们共同的攻势下,你很容易掏出银行卡。

另外,还有几点要注意:

看合同一定要注意附加条款;

首付交了很久网签却一拖再拖,多半是没有预售证;

市场火爆一房难求时,如果销售告诉你有房而且还很便宜,这种房子一般都有问题;

越是市场冰封期越适合买房,有优惠还能挑到好户型;

最好不要买精装修新房,尤其是捆绑的精装,以后质量不达标的概率很大;

二手房水很深,多找几家中介看看,不要不好意思。最后希望大家能买到满意的房子。

磊子 29岁 建筑公司工程师

远离拼命高周转的房企

盖了那么多年房子,对行业内很多违规事情心知肚明,但是不方便说得太深。

简单讲讲,虽然很多建筑工地都有监理单位,但是在涉及到工程款,工期问题时只能妥协,而且有些监管公司就是开发商自己的,屁股决定脑袋,怎么管?

现场把控永远是工期第一,尤其是在市场好时,为了尽快开盘回笼资金,无证施工是行业常态。上头5月份拿地,要求8月底必须开工,但实际上11月份施工证才能批完,无证施工的后果就是罚款,但是大部分开发商都会将无证施工的罚款列入到成本中。

拼命搞高周转,结果就是房屋质量差。建筑方为了赶工期,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监理方收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记得去年xx园连续几起工地坍塌事故吗?所以,如果你看到有开发商突然开始拼命高周转,买他们的房子时就要很注意。

再说说精装修,很多开发商招标时就在拼命压成本,承包商为了赚钱只能以次充好,品牌电器换成杂牌,硬装部分偷工减料,用个同系列最差或者快停产的品牌产品已经是业界良心。

买的时候是3000元/平方米装修标准,实际收房时发现成本不足1000。这类的维权事件层出不穷,买精装修房要谨慎。

老潘 37岁 职业房产投资客

想买房总会找到办法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听到一个有趣的事:现在各大城市限购,买房必须要本地的社保或个税,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

但是很多人担心自己满足这些条件后,房子卖完了,房价又涨了,所以会选择先上车,后补票。就是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先付一部分钱锁定房号,等到自己满足购房资质后网签。为了回笼资金,开发商也是默许这种方式的。

不能网签自然就不能贷款,这种房子一般采取分期付款和全款的方式购买,而且不限制购买套数,这就出现了套利空间。有人在付完全款之前将房子加价更名给别人,可以快进快出赚一笔。这就叫“压房”,其实也是限购背景下出现的畸形现象。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也不是每个地区都可实行,非常考验人的魄力。

不过做房产投资那么多年,发现想买房总会找到办法,但刚需小白的反应却永远慢一步。他们喜欢追涨杀跌,却又畏首畏尾,想买好房子却不想承担风险,更不愿付出代价。

所以要么错失良机,要么高位接盘,最后总会交昂贵的学费,还要骂社会不公,实在令人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