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支付宝公布了5000万人加入“相互宝“的数字,这个数字还是让包括深哥在内的很多人大吃一惊,竟然一下子吸引这么多人参与进来。 相互宝官方更是立下一个小目标,争取未来两年内覆盖3亿人,通过互助形式,成为国人养老保险、医保之外的又一大基础社会保障。 这个想法着实让深哥有点震惊,相互宝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这么多人的重大疾病保障诉求真的能通过相互宝来满足吗? 要知道很多人都是冲着相互宝你宣传的大病保障来的,真正到用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美丽,那就不好收场。 国家的养老保险、医保一直都得靠国家财政补贴来撑着,还有国家在兜底,都有点压山大。可想而知相互宝一个商业机构怎么能够持续地走下去。 相互宝真正需要赔付的钱哪里来,靠的只能是每个参与者的每一笔小额支付。这样的大病保障却对于被保人的身体健康、年龄没有做一定的核保。 对于加入成员的宽松条件,造成的结果就是劣币趋于良币。更多的逆选择风险,最后演变的结果就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承担更多支出。 我们知道数据量越大,越容易趋向大数法则,加入的人越多,需要互助的人越多,很容易出现分摊费用变多的情况。 这个大病互助游戏的结果就是身体健康异常、年龄大的人加进来,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选择退出,从而让整个供给生态会持续恶化。 至于很多因为想要大病保障就加入相互宝的人,会逐渐意识到相互宝并不能覆盖我们大病风险,只能是一个大病的补充。 很多人因为加入了互助,就觉得自己有了一份大额费用保障,从而忽略了为自己和家人配置真正的商业保险,让家庭风险保障裸奔。 加入相互宝的用户数字惊人的背后,深哥最为担忧的的是以后的赔付。这不,最近相互宝就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拒赔事件。 这起拒赔说是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过这个案例里面折射的几点问题却可以供我们来做更多的参考。 先来简单回顾下这起拒赔案例的过程: 相互宝成员唐某在12月28日因意外跌进洪涝沟中,不幸深度昏迷,家属按流程向相互宝发起了互助金申请。 相互宝的调查员在核查案子时发现,唐某在加入相互宝前因为皮肌炎需遵循医嘱长期服用激素药物。 根据调查员报告显示,唐某在2016年9月起持续服药3个多月,唐先生加入相互宝的时间是2018年10月31日,唐某连续服药的情况确实在两年内。 根据相互保的健康告知,两年内连续服药超过30天是不能理赔的。因为唐某的这一点问题违反相互宝的健康告知要求,所以调查员理所给了拒赔的审核结果。 根据规则,由于用户对于审核结果不服,相互宝将这件理赔案件相关资料进行公示,由已经通过相互宝测试的全体陪审员投票讨论,决定这个案件到底赔不赔。 不过,在这起理赔案件审议时间开始后的5小时,案件申请人紧急撤回了此次审核,尽管陪审团审议时间通常为24小时。 相互宝的拒赔确实是符合规则,不过却有点那么不近人情。出险情况和健康异常不是很相关,却因为这一点被拒赔。 另外,假如你想要申请相互宝理赔,就意味着你要把个人信息公布在纵目睽睽之下,你的个人隐私很难保障。 本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的伤病本身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争取理赔金,还要再次接受信息公开评审带来的压力。 相互宝不是真的能名副其实,给不了你完整的保障。尽管我们鼓励这种想要借助互联网让成本更低的做法,但我们一定不要把他当作一份真正的保障。 如果你想要给家人一份完整的保障,这个时候还是得靠商业保险。互助是商业保险的起源,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保险是有原因的。 一个完整的保险制度才能给用户提供长久的保障。保险公司需要做产品精算、核保、核赔、资产管理,从而才能持续稳健地为投保的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