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医生对中药的质量问题关切备至,是影响临床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单纯从中药饮片的外表上,似乎很难看出今天的药物和古代药物有什么不同,今天很多加工制作方法也采用古代方式,但是为什么说中药出现了问题了呢? 中药的显性问题不做过多的讨论,例如假药,次品,以及生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而现代和古代对传统中药的药性认识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为了更好地弄明白问题所在,还是先要强调一下中药起作用的原理。 人们常也将中药称之汤药,最常见的服用方法是将中草药的饮片放在水中煎煮。所谓中药饮片是将采集的原药晒干后,按照传统制药方法进行炮制而成,我们去药房所抓的草药称之为饮片。 药物作用源自药性,即药物的天地阴阳五行属性,包括四气五味、五行属性、六经归属等。药性的确立取决于,天给予药物的气和地给予药物的味,生长地域,用药部位,药物形态,采摘季节,炮制方法等等。 人与植物生长在同样的环境中,共有同样的天地阴阳之气,身体本身是个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的关系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体的一面镜子,古人是通过镜子观察人体。当人体阴阳失衡,用药物的阴阳偏性调整人的阴阳偏失。 说到汲取药性的方法,这里以水的煎煮为例加以说明。 水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有泉水、井花水、甘澜水、浆水等,通过不同水的煎煮尽可能使药性溶于水中,包括四气中的寒热温凉属性,五味中的酸苦甘辛咸属性,药用六经归属所表现的升降沉浮,药物生长地域所对应在人体的五行属性等等。 患者在用药时,只取药性而去其药形,如同喝茶,只取茶的清气香汤,不吃茶叶。传统药用是因为药性,现代药用是因为药物有效成分,后者是可以通过现代实验室手段,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前者取药物之性,后者是药物之形,属性不同。 今天中药质量差的原因除了客观的以外,还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药材不再道地。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 因而,道地药材是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 现在许多药物已经能够人工栽培,如果是在当地栽培,还算是汲取当地天地阴阳之气,尽管与野生的环境还相差甚远;而推广到其它地域种植出的中药,其天地阴阳属性也许就完全改变了。 也许种出的药物形态完全一样,化学成分也相同,但药性已经完全不同,这样的药物如何能生效呢? 二是,药用的发挥是基于药性,而非有效成分。 前面讲了,传统中药取药物之性是无形的,例如麻黄与麻黄根,从药物的有效成分来看没有不同,但根据药性分析两者性能完全相反,前者发汗,后者止汗。桂枝与肉桂也是如此,有效成分没有不同,由于用药部位不同,性能有阴阳之分别。 通过水煎煮的汤液不会溶入很多的有效成分,但却最大限度的汲取药物之性,传统治疗取其性,而使用有效成分治病会离传统越来越远,离西医越来越近。 以前开方每味药不超过十克,甚至更少,效果很好,今天开方几十克都没效,跟环境污染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中医中药的认识有偏差。虽然开出的是经方,性能与经方已经天差地别了。 作者简介:朱燕中 朱燕中教授,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2001年至今,在美国天人相应针灸诊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