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史上雍正即位,原因有几个版本,如康熙认为像自己而付托江山之重,如康熙因为弘历而选择老四过渡,但最大的可能,还是雍亲王在康熙患病临终前,联合日夜侍疾的隆科多,伪造传位遗诏篡位。 雍正即位,作为康熙重臣兼近臣的隆科多,既是大行皇帝表弟兼内弟的皇亲国戚,又是掌握京师卫戍力量的步军统领,立了首功。雍正即位后,不但命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兼任吏部、理藩院和步军统领衙门,爵封一等公,加太保,还赐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非常之物,公开要求内阁在公文中涉及隆科多的地方,前面需加“舅舅”字样。皇帝的舅舅,成为了满朝文武的舅舅,成为了天下臣民的舅舅。这顶殊荣,为有清一代独一份,足见雍正对他力挺即位的感恩。 可以说,雍正即位,隆科多居功厥伟。 雍正 当然,也可以说,雍正即位,内靠隆科多,外靠年羹尧。与隆科多一起进位太保,受赏四团龙补服等非常之物的年羹尧,不但在出任抚远大将军后平定了青海之乱,而在雍正即位之初,以川陕总督兼定西将军顺利接管康熙的暗定储君、抚远大将军胤祯的西北大军。 雍正即位,邬思道并未出场,甚至不在京城,只是电视剧《雍正王朝》把雍正知其人的绍兴师爷,弄得神机妙算、神乎其神。但雍正的即位,不论是正常继承,还是阴谋篡位,都没有邬思道的尺寸之功。电视剧中,纯属虚构,不足为据。不仅如此,编剧为了凸显这位乌有先生的夺位之功,不惜安排胤禛舍得侧福晋、年羹尧的妹妹伺候这个刑余之人,还差点给胤禛戴了一顶绿帽子。 2 好在剧中邬思道很识趣,在雍正正式即位的前夜,主动辞行,并害怕雍正猜忌,而以半隐为理由迅速离去。与此同时,他力劝老十三辞去新封的铁帽子王,辞任归隐。此中有深意,伴君如伴虎,一待大位稳定,难免兔死狗烹的宿命。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艺术创造,突出邬先生神机妙算懂得功成身退,也间接体现雍正对允祥倚信而不无帝王的大度。 回到问题,邬思道若不识趣,少不了被雍正猜忌,死于非命。 邬思道在历史上的原型、雍正真正的夺位师戴铎,就因恃功骄纵而被雍正贬至年羮尧的西北军前,找了一个理由将其处死。 戴铎功成不退而找死,就是邬思道识趣半隐的历史反照。 戴铎之死,死在知到内情太多。比他功劳更大、出力更多的总理王大臣隆科多、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倚为左膀右臂、柱国良臣,加太保,封一等公,赐双眼花瓴、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非常之物,给予人事大权,一旦雍正大权在握,终对他们进行无情的严惩。 他们是雍正阴谋得位的主要帮手,深谙皇帝党同伐异的真实原因,为雍正时刻警惕与防患。雍正处死他们的理由很堂皇,他们恃功骄横,无人臣礼,死有余辜。 年羹尧 舅舅隆科多、舅兄年羹尧死于此,潜邸高参戴铎死于此,更遑论与雍正特别看重的年妃情投意合的绍兴师爷邬思道,怎逃得过帝王最为忌讳的潜规则?! 貌似神机妙算的邬思道算准了康熙最后压制胤禛,是想传位于他。邬先生功成身退,力劝前来送行的胤祥,拼死辞掉雍正即将在元旦日加封的铁帽子亲王,以保一生平安。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第21集的剧情。结果,胤祥没按邬先生的指点,辞去高爵而得善终。 3 与帝王相处,共患难易,同享乐难。 邬思道道明了君臣之道,却在胤祥受封一事上,没有按历史真实安排场景细节。 一、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驾崩,雍正帝于次日便将只有普通皇子身份的胤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而不是待到新年元旦再行加封。雍正即位,虽然得到了掌管京师警卫武装的隆科多效忠,但他的主要对手,仍是势力最为庞大的胤禩集团。胤禩不但有多位领侍卫内大臣、内阁大学士的支持,而且有不少宗室成员、勋戚后代、八旗都统的拥戴,故而雍正高调笼络胤禩一人,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分解胤禩集团势力,与此同时,将原无爵位的皇子胤祥一步崇隆至和硕怡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的高度,对能力出众、威望极高的胤禩制衡。 二、雍正封胤祥为和硕亲王,并不证明是铁帽子王。清朝的和硕亲王多,但铁帽子王少。铁帽子王除了世袭罔替外,还要比亲王享受到更多的待遇和特权。胤祥世系,能成为铁帽子王,也是他死后,被雍正谕令配享太庙,其子袭爵不降封所决定的。配享太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初封亲王是无法知晓的。就像与胤祥同时晋封为和硕廉亲王的胤禩,也称自己得了一顶铁帽子,其实不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和家人。 《雍正王朝》胤禛与胤祥剧照 三、胤祥是雍正执政的台柱子,生前一直是雍正最得力也是最主要的帮手,长期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和全国水利,负责军机处和八旗禁军,可以说是锋芒毕露,是雍正朝的二号首长。可以说,雍正的丰功伟业中,有一半来自胤祥的尽心尽力。 历史安排了胤祥自甘作为雍正的影子。电视剧设计一个绍兴师爷邬思道集中表现雍正潜邸诸谋士形象,只突出了阴谋家运筹帷幄的趣味,而忽视了雍正对实干家亲力亲为的特别倚重。 胤祥死在雍正,换得了顶级殊荣。但是,他的儿子们却对他的“愚忠”未必认可。发生在乾隆四年的所谓弘晳逆案,除了主犯弘晳有觊觎之念外,主要涉案者中有两人为胤祥之子:即庶长子弘昌与嫡次子弘晈。胤祥九子,至此时只有年长的弘昌和弘晈,以及十八岁的第七子弘晓。胤祥在世时,弘晓少不更事,但是弘昌却因反感胤祥作为雍正铁杆拥虿而遭到拘禁。 而胤祥的大富大贵,是自己的忠诚勤奋实现的。这,绝非邬思道之辈所能揣摩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