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爱,成为孩子内心的一种负担

 哦D16 2019-07-02

上周刚结束的亲子工作坊中,有一个妈妈曾向我求助:

孩子自上小学后,学业负担大大加重。为了让他不落后于同龄孩子,她专门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

每天起早贪黑,除上下学接送、一日三餐外,晚上和周末还要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已让她心力交瘁,可她和孩子的关系不但没有变好,反倒陷入僵局:对孩子的指责多于欣赏,而孩子的反馈也是抱怨大过感激。

她很是沮丧:我付出所有,为什么换来这样的结果?

其实她的困惑,相信一定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

为了孩子,节衣缩食,吃最便宜的,穿最廉价的;为了孩子,放弃高薪工作,放弃升迁机会;为了孩子……

我牺牲了这么多,为什么我和孩子都不快乐?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过去一个月,我们以小童趣为主题,给许多家庭创造了很多亲子高效陪伴的机会:

从亲子音乐寻宝、大自然拓印再到绘本戏剧表演,每一堂亲子陪伴课都充满欢声笑语。

 6月1日十点书店x陆媛

亲子陪伴-夺宝音乐课堂

6月2日十点书店x蘑菇、垂铃

亲子手作-大自然拓印

6月10日十点书店x满满

亲子表演-绘本戏剧课堂

我们还以大人量为主题,让许多让父母走出家中、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

从北大“真心爸爸“徐志明的自主学习讲堂、黑明爸爸的“如何给孩子做早餐”再到窦珺老师的亲子沟通课,每一次提升与学习都围绕着“如何做好父母”这一主题。

6月2日十点书店x徐智明

真心爸爸-培养孩子自主学习

6月16日十点书店x黑明

早餐爸爸-高效陪伴从早餐时光开始

6月20日十点书店x窦珺

亲子沟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认证课

一个月过去了,她的疑问和最终想要寻求的答案在窦珺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课程结束后,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窦珺

窦老师说,其实针对她的问题,答案就在“牺牲”两个字上。父母一切为了孩子,把全部的爱投入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她看来,父母与子女之间,最难的,不是牺牲,而是成全。过度的牺牲,是伤害亲子关系的一剂毒药。

说罢,窦老师分享了诗人纪伯伦在著名篇章《孩子》中的一段描述: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她说,这首诗深深的震撼了她。我们带着孩子来到了世间,很容易不经意间就会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所属,这也是困扰很多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根源。

当孩子在家长心目中不再是所属,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常见的一些育儿烦恼也就多了些解决的可能。

小女儿喜鹊

大女儿童童

·当孩子在你眼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让你与他一起感到高兴,而不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也不会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感到丢人;

·当孩子在你眼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看到孩子的衣着打扮,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但不再会强加于孩子,因为你知道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审美;

·当孩子在你眼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面对孩子为自己人生所做的选择,你会祝福而不再是担心与焦虑。

最好的亲子关系,应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

据说在自然界里,只有人类的孩子在出生后还需要有一个比较久的时间才能成为在生理层面独立的个体

比如小鹿在出生后的1~2分钟内便能站立、5~6分钟内就可以奔跑。而人类学会走路则需要近乎一年的时间。

而这只是生理层面的独立,心理层面的独立则更久,甚至有人终其一生都未曾独立,所以也有了现在“妈宝男”“孔雀女”这样的现象。

所以在窦老师眼中,育儿的本质是:不断地教会孩子从生理到心理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品格,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比如基本的生活自理、比如自律、自立的品格,而无论是能力与品格的教育,都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方法。

她分享到陪大女儿养成读书习惯的例子:

从大女儿两个月开始,我就会和她一起玩布书,我还记得她最喜欢的是一本《苹果的故事》,就是从这颗苹果开始,直到女儿在一年级时,睡前绘本的阅读一直坚持下来,到现在,读书大概是她最享受的放松时光。

窦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成为父母,与其说是我们在养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那些还未长大的自己不断联结、不断成长,从而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云淡风轻的大人。

和她所说的一样,陪伴儿女成长的过程中,她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成长。更巧的是,窦老师的爱人也是十点的老朋友,亦是一位温暖柔软的爸爸。

从线上十点课堂的流量名师,到线下十点书店知识空间的常驻导师,不同于office课堂上的逻辑分明,身为“爸爸”这个身份时,张卓老师总能给到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张卓

由于常常需要加班与出差去为各个企业进行培训,在成为父亲的初始,张老师就已经了解到陪伴对于与孩子的意义。

于是,只要不出差,他几乎每晚都为孩子讲睡前故事,早餐也几乎没有落下。他说: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是非常好的联结。

陪伴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情

好好跟孩子说每一句话,好好专心陪她们玩耍、阅读——这种专注的陪伴,收获的不仅仅是心贴心的亲子关系,对于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的他来说,跟孩子们在一起专注地玩耍也是一种放松。

除了自然的陪伴外,作为父母的他们也从未停止过自我学习与成长,他与窦老师不约而同地认为,育己及人,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父母最好的示范。

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不擅长大量阅读的他选择了去行动,在“做”中学。

上个月,他自己就抽时间参加了黑明的「早餐爸爸」课,结束后,他更坚持在群内打卡、给孩子做早餐,半个月下来一次未落。

张老师说,时间会让我的坚持结出丰硕的果实,同时,这份坚持和自律也能够影响到孩子。她们能够看到父亲坚持的结果、看到父亲的自律、看到父亲因为热爱所做的付出。

事实上,我从未有刻意想去影响孩子,只不过是在做自己喜欢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精力的事情罢了。

而在培养孩子兴趣上,我们同样是会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兴趣

大女儿5岁的时候自己选择了琵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每天练习不到10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认为,让孩子保有对于音乐的热爱比枯燥的练习更为重要。

今天对于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将化为孩子明天面对一切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而窦老师不太一样,她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但她并没有因为育儿而刻意去学习,因为学习于她,本来就很有趣。

只是有了孩子后,学习不再像以前,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或是工作方向,而涉猎更为广泛,从饮食起居到儿童绘本、从心理学到传统文化,学得多了,也想要分享给更多人,慢慢她也成了一名讲师。

不断地学习,会让人拥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宽广,也就不太会钻养育的牛角尖,也就少了过多资讯所引发的焦虑。

不断的学习中的她,也发现了一个育儿中很有趣的现象:

家长沉浸于其中并感受到极大乐趣的事情,很容易传承给孩子。读书是,刷手机亦如此,家长取舍间,已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传递与孩子

听完窦老师和张老师的分享,我想,真正让人感觉舒服的亲子关系莫过于此:不相互依附,也不互相辖制,而是相互成全,各自欢喜。

因此,我想很想告诉那个妈妈,对于那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同某网友所解读的:

家人与亲子关系,像是树林,彼此的根系与地面之下支撑,而地面之上又能够各自成长共担风雨。

我接纳你的不足,你欣赏我的独特;

我懂得你的付出,你理解我的坚持;

在我需要的时候抱紧我,在你想要离开的时候目送你;

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回想着他们的话语,思考良久。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为这些焦虑的父母们做点什么,或者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空间, 趁着暑假和他们一起,让亲子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

很高兴,我们得到了许多父母的帮助,终于有了一个好的提案。

7月我们以“夏·阅见新知”为主题,设计了

夏日生活实验室

——热爱生活的美学提案

夏日少儿集训营

——“十点小剧场”戏剧演员夏令营

夏日少儿集训营

——阅读星期天·播音小主持人班

夏日生活方法论

——线上社群集训营

在这蝉鸣的夏季,十点书店知识空间,也希望能够为这些父母们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


Author | 作者  小堂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