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問題乃資本主義弊端的集中體現

 理明易 2019-07-03

作者:申鵬

源自:平原公子(ID:pingyuangongzi)

近,一小撮香港人瞎折騰。

甚至有人胡說八道:想要回到英國殖民時代。

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想要選票,想要民主和自由。

我就笑了,難道大英帝國殖民香港的時候,諸位就有選票了,就有自由了?

我覺得,我們大陸的年輕人再糟糕,也有一個好處,就是都學過辯證唯物主義,懂得階級分析,懂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懂得財富和權力的關係。不幼稚,不幻想,明白實事求是,抓主要矛盾。

香港的主要矛盾是什麼?絕對不是香港人民和大陸人民的矛盾,而是香港資本積累和香港底層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矛盾。但要命的是,許多香港人民看不清楚這個主要矛盾。

講白了,你缺的不是什麼民主,不是什麼選票,而是穩定的工作,有保障的衣食住行,大家都有飯吃,有活幹,有“千尺豪宅”,不去用擠令人毫無尊嚴的籠屋。

下半年,看你能否抽到上上簽?

有求必應黃大仙一對一語音解簽

掃描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擲靈杯求靈簽

那麼,請問你仇視大陸人民做什麼?攻擊政府做什麼?暴力欺負人家小公務員小員警做什麼?香港政府和公務人員在保護你們,大陸人民在拉動你們經濟增長,為什麼要做親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你們該反對的,是山上富豪區那些”萬米豪宅“,是窮人住的”棺材房“,是那些煽風點火的投機者。

我一直信奉一個道理——你做一件事,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目的是什麼?有什麼綱領?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是什麼?工作的物件是誰?千萬不能什麼都沒想好,什麼目標都沒有,腦子一熱大嘴一張就跟著別人人云亦云吆喝起來,光著膀子莫名其妙衝鋒陷陣,這就是被人賣了還不自知。

小時候,我也喜歡香港文化。

沒什麼好稀奇的,八九十年代,正式香港文化風靡大陸的時候,電影,港劇,粵語歌,金庸小說,幾乎是我們這代人童年的一部分。香港那時候對外展示的,恰恰是其繁榮、進取、自信的一面,那時候我們為什麼喜歡看香港電影?因為螢幕上的香港人——剛健、樂觀、陽光、揮金如土、義薄雲天,有一種獨有的“意氣風發”。

那時候,我們聽到的粵語歌,有《萬里長城永不倒》,有《男兒當自強》,那時候的香港文化中,甚至有著更多的“民族主義”。那個時候,香港人自己批判的,正是英國的殖民統治。

那時候,香港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現代文明的象徵之一,富有、繁榮、奮發向上,香港電影中還描寫了很多大陸人闖蕩香港獲得成功的故事——很有“美國夢”的意思。據說,那時候一個香港的貨車司機,來到廣東,靠幾雙涼鞋、幾塊電子錶,就能讓姑娘們趨之若鶩。

現在,你要問90後,00後,羨不羡慕香港,喜不喜歡香港文化,他們大約會以奇怪的眼神看著你,然後問你,有什麼東西是我們這裏買不到的嗎?有什麼好吃的是我們這裏吃不到的嗎?

你要知道,他們這一代,見得多了,見過了臺灣幾十年不變的破敗城建,見過了紐約垃圾堆一樣的地鐵,見過了巴黎暴力街區一樣的治安,見過了日本落後一個時代的互聯網......香港,也不再像當年一樣,有著令人驚豔的吸引力。

一個城市,若不能令人心嚮往之,那就是自己出了問題。

討論香港的今天,一定不能忘了它的昨天。

下半年,看你能否抽到上上簽?

有求必應黃大仙一對一語音解簽

掃描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擲靈杯求靈簽

之前的香港之所以繁榮,難道是因為什麼子虛烏有的“殖民地遺風”嗎?是因為什麼從來沒有的選票嗎?不是,因為它是大陸的一個視窗,一個中國對外的前沿辦公室,很多事情,都離不開香港。

1997年,香港以13445億元人民幣的GDP排名中國第一,比內地第一名到第九名的9座城市GDP總和還高出16億元,是深圳的10.4倍。那時候,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亞洲四小龍、世界金融中心、東方好萊塢。

到了2018年,中國最大的五座城市經濟規模有了新的座次,以人民幣為單位,上海以32679億元排名第一,北京以30320億元排第二,深圳第三,香港從第三掉到第四。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是歷史的必然,香港除了地域、歷史問題上的特殊性,並沒任何超過深圳、上海的硬實力,香港幾十年來,除了影視、娛樂、房地產、金融、貿易物流,並沒有孕育出一個真正的科技公司,甚至是互聯網公司。

很長一段時間,世界想要和中國做生意,都必須經過香港,你知道香港的小說、香港的電影,因什麼而繁榮嗎?因為有大陸這個最大的中文市場。但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後,這960萬平方公里上蓄積的生產力、消費力爆發出來,就會瞬間吸引全世界的商機。

這裏還有這香港無法比擬的優勢——大陸更加務實,更加高效、理性,更重視自力更生,不會被國外資本和勢力牽著鼻子走,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有著自己的道路堅持。

為什麼中國大陸會有國家電網、華為、阿裏、騰訊?這些本不該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的超級科技公司!

香港問題,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弊端的集中體現。

資本財富積累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生產力發展的速度,城市財富的積累,卻沒有讓大多數人從中獲益,這就導致了非常誇張的貧富差距,香港最富有的10個人的資產竟占GDP總額的35%,這是放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水準。

香港的金融和房地產的畸形發展,也導致了“食利階層”龐大,佔據著大量的社會資源。香港十大財團,郭炳湘兄弟、李嘉誠、李兆基、嘉道理家族、汪穗中、郭鶴年、郭令燦、施懷雅、馮國經兄弟、黃延方。十個裏面,7個主業為地產及酒店,兩個做貿易,只有汪穗中做機電。四大家族,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無一例外均是地產商。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的許家豪宅,大浪灣道10號的許家大宅都是香港十大豪宅之首,近萬平米的建築獨佔一山。而無數底層香港勞動者,卻沒有立錐之地,找個可以站直身體的房子,都是一件很難得事情。香港”籠屋“、”棺材房“,已經成了一道獨特得風景。在這裏,家的概念被完全顛覆,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一張小床上進行。住客不能站,只能躺,躺下甚至也無法伸直雙腿。而住在條件如此簡陋的棺材房,租戶仍需要支付每月2000港幣的租金。

只有在這裏,你才能見識到什麼叫做”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1997年秋天,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際金融巨鱷興風作浪,大批外資撤出香港,樓市和金融一夜崩塌。當年的董建華特首,是有遠見和雄心的,他看出了建立在房產和金融上的繁榮,太脆弱。於是提出“八萬五建屋計畫”。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廉價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他還提出在商貿、旅遊、工業、教育上增加投入,大興改革,尤其是力推興建科學園,以為香港未來轉型打下基礎。

下半年,看你能否抽到上上簽?

有求必應黃大仙一對一語音解簽

掃描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擲靈杯求靈簽

然而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香港人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當董建華的第一批廉價住宅推向市場的時候,香港的“中產階級”居然聯合起來,怒噴“惡政“,反對廉價住宅,反對房價下跌,很多不明真相的年輕香港人,也加入他們的抗議隊伍,就如今天一樣。

董建華提出的“矽港計畫”和“數碼港計畫”,同樣遭到了惡意抵制,這原本是香港在千禧年之交完成產業轉型升級、拉動就業的最好機會。然而前來合作的臺灣半導體商人張汝京被抵制,謠言肆虐,人們要他滾出香港。

後來張汝京來到中國上海,得到了最好的政策支援,後來,就有了”中芯國際“,世界第四的半導體製造商。不是深圳搶走了香港的機會,而是在那個風雲激蕩的關鍵時刻,深圳有了華為,有了騰訊,有了中國意氣風發的科技創新時代。

錯過的已經錯過,香港人自己不後悔,我們也沒有辦法。

香港需要什麼?這700萬人需要產業、需要經濟增長、需要工作、需要有尊嚴的衣食住行,這些東西,都得靠十幾年、幾十年,找到自己的道路,堅持自己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去改變。

想要獲得一個光明的未來,需要付出努力,付出代價,不是跟著一兩個心懷叵測的政治掮客大呼小叫就能得到的。

香港最需要的,是教育,需要讓年輕人拎得清——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作者:申鵬;来源:平原公子(ID:pingyuangongz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