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有一种演员。 他们被熟悉,却“看不到”。 他们“看不到”,又备受赞誉。 谁这么神奇? 演员名字后,被折一行,用小号跟上的灰字人。 配音演员。 很高兴,前几天的热搜,终于出现他们的名字。 ——这一次,不缩不灰,大小一致。 把他们带上热搜的,是一部上线不久的新剧。 来,聊聊它。 《陈情令》。 —1— 剧怎么样? 见仁见智。 书粉应该笑了。 五大派系共治天下、一家虎视眈眈,试图吞并。其中,突出亦正亦邪的俩主角在这过程中闯关,打怪、顺便收获美好情义的传奇…… 目前环境,确已尽力。 但,对没看过小说的观众,又不太友好。 老问题,特效。 开头,魏无羡跳崖,各大门派哄抢阴虎符。 人少地宽,打斗不热闹,偏偏还慢动作…… Sir就问,这手你看着疼吗? 还是老问题,演员。 王一博,饰演重礼数的姑苏蓝氏二公子。性情冷淡,话少,高冷男神一枚。 人可以冷,但眼睛总该活吧。 连续几集,脸上没微表情,这,和想象的有距离啊。(表妹说后面灵过来了) 可。 蹊跷就蹊跷在—— 即便这样,《陈情令》开播后,b站还是秒变大型真香现场。 影视区排行榜,前七有三个来自《陈情令》cut。 随便点开一条,即时热度够高。 更传b站工作人员审片审到吐。 上线3天,b站大火。 节奏跳跃,却能讨喜。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2— 被表妹拉着看几集,Sir有点懂了。 《陈情令》起码有两点做对。 首先,养眼。 故事不惊喜,视觉却惊奇。 奇在,有“古意”。 衣服材质,该清新脱俗的飘逸,该沉稳的针脚细密。 ——不再是看着就担心有静电的廉价材质。 五大仙门,各有一套。 住在“云深不知处”,擅音律重礼数的蓝家,气质清冷,主调蓝。 门徽是一卷云纹,门风只二字,雅正。 眉上皆束有抹额,周身辅以白绸衫。 加一点特效,飘逸。 构图也有思量,兼顾到精细比例的同时,还不忘意境的出尘。 常能截出惊艳镜头—— 任谁看了不联想到少年作伴,江湖梦远之类的词。 布景呢,更看得出费神。 由于剧中设定的五大仙门,领域分布很散,南北西东各有。 门派宗旨也不一样,这就需要设计五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场景。 清河聂氏,劈山镇海,黑山白水。 外景多是险峻高山,整个兽骨做的图腾直接挂在山壁。 室内场景也设计为灰黑底色、构造多用打磨粗粝的大方柱,整体形成一股肃杀之气。 姑苏蓝氏? 卧松飞瀑,云遮雾绕。 大场景秀美清雅。 室内设计,该有的细格窗棱、青纱帐幔,一点不疏忽。 一句话,“耐看”。 —3— “耐看”之余,《陈情令》真正大火的真相,还是耐听。 这是近年罕见在声音下功夫的国产古偶剧。 本剧配乐师林海,作曲家,被乐评人称为右手东方、左手西方。 给王菲编过《空城》,替《大明宫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配过乐。 《陈情令》开头,那曲笛声,铺垫两主角旧时情义,怅然,幽远。 耐听,不止bgm。 从热搜就能看出,《陈情令》押对的大宝,是男主配音。 边江,国产剧男神配音专业户,擅长冷静、成熟、喜怒不形于色的冷性格。 音色柔软,又带着一股霸道苏。 这把嗓子,曾是国产剧三大高冷男神,陈伟霆、钟汉良、赵又廷的利器。 △ 《古剑奇谭》大师兄陵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夜华、《何以笙箫默》何以琛 这一次,边江给蓝湛配音。 ——其实,去年爆红的《魔道祖师》动画也是他。 边江清冷的声线,完全就是不爱说话的冰闷葫芦“蓝忘机”。 要知道,蓝湛为人处世,外冷内热,但演技稚嫩,有时压不住边江声音里的气势。 好就好在,配这张帅脸,总体不出戏。 毕竟他就是长得“像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人。 选对了边江,《陈情令》更选对了魏无羡的配音演员。 魏无羡,不论剧版还是小说,人气极高。 长得好,性格闹,还特会撩。
剧开拍前,在古装网剧里打出一片天下的肖战就备受瞩目。 会跳舞,身形挺拔;脸有棱角,眉眼英气,下半张脸又秀气。 他的配音演员是路知行,声线年轻,音色灵活。 最大的优点,声贴脸。 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表现人物性格。 路知行也是大神。 在现代剧,他是《欢乐颂》小心翼翼的好男人王柏川;换上古装,他也与《琅琊榜》里疏阔爽直的金陵公子言豫津无缝对接。 一句话,配谁是谁。 说回初期顽劣不守规矩的魏无羡。 肖战脸型偏窄,说话时遇到翘舌音、儿化音时,从嘴型能看出,整个状态是往里收着的。 但动嘴幅度不大,看得出肖战吐字不重。 路知行强就强在,能抓住魏无羡台词停顿和动作。 咱们(转眼睛) 可以(小停顿,抬头) 把这云深不知处(大停顿,转头) 玩儿了个通透(小定住) 如何(挑眉) 再配合语音的抑扬顿挫,停顿。 咱们(小停顿) 可以(小停顿) 把这云深不知处(拖尾音,且说“云深不知处”几个字时,明显能感觉到舌头一直卷着) 玩儿了个通透(“tou”音快收) 如何(“he”音调提高) 百夸不如一听—— 卡字准确,贴合嘴型,又能根据表情,控制音调,显露个性。 最让Sir妙的是—— 一次,蓝湛监视魏无羡在藏书阁罚抄,因为他给蓝湛看小黄书,被轰了出去。 魏无羡见他真生气,也不再闹,赶紧头也不回地出门。 结果,下楼梯时脚踩到了落下的裙角,差点摔了一跤。 这个可能会导致意外的NG动作,反倒更烘托出魏无羡的慌乱。 路知行见缝插针。 在角色嘴张开时,添了个超级短但听起来十分突然、十分即兴的“哎!”。 魏无羡“见机而怂”的可爱立刻生动了。 感受下“知羡”合体后粉丝的满意度。 对普通人来说,可爱长相的人是娃娃音,御姐挂的女孩有一副清丽嗓,这种形声合一,是可遇不可求。 但对配音演员,这不是幸运,让自己的声音贴合演员的脸、角色的格,是基本目标。 古装人物配音成功典型者,像季冠霖的小龙女(刘亦菲 饰)。 和她后期甄嬛的霸气不同,以气带音的发声方式,清冷,偶尔带一点冽。 每句台词不仅贴合刘亦菲剧中的造型,更完美诠释了金庸笔下“冷浸溶溶月”的意境。 除了“剧抛嗓”、以声音塑造人物外,更为高级点的要求,是用声音构建人物关系。 两把嗓子,有没有CP感,够不够默契配合,观众听的出来。 这一点,《陈情令》做的不错—— 男主互动的戏份相当有趣。一静一动,一冷一热。 静的话少,动的话痨; 冷的高傲,热的赖皮。 配音搭配效果甚至一度让剧粉高呼: 当广播剧听都很带劲 这种说法也“外行”了。 声音助益了人物关系,不假。 但若失去了演员表演,配音也会违和。 因为,一套声音塑造窍门,本就是基于演员表演而衍生出来的。 配音哭得如丧考妣,演员脸上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的“灵肉分离”,还少吗? 说一个你可能会吓到的事。 重播千余次,如今成为经典的87版《红楼梦》,几乎全员配音。 ——宝黛钗都不例外。 据说多达几百人的剧组,只有10个人用的是原音。 尽管剧组一起3年集训,身段姿态都有了古意,有了大家子出来的做派风范,但口音最难改。 而,配音演员考量了演员气质、角色个性,琢磨出一套咬文嚼字、轻声慢语的“红楼之声”。 多年后,偶尔耳朵里飘来一句“哟,我来得不巧了”你还是能一“耳”辨出,是这部剧的声音。 我们可以说,是幕后的配音者助益了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但,若脱离演员和整部剧古典的气质,这些略拿腔调的、只属于这部剧的声音放在别的戏里,也会违和。 “颜演”和“声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红楼》20年聚会,林妹妹到场了。 她在现场看到一个人,兴奋不已。那是自己的配音演员张海玲老师。 林妹妹立马抱了上去,嘴里念叨着,我的“魂儿”来了。 —4— 说到这,Sir忍不住想吐槽下近年国产剧。 耳尖的观众一定发现,今天的女主剧,几乎清一色都是季氏空灵的女神音。 2018年8月《天天向上》10周年节目的一次合体,让边江、张杰、乔诗语和季冠霖出现在大众面前。 他们一开口,我们就懂。 太熟悉了。 仔细盘算下来,那些追过的玛丽苏杰克苏各种苏,大部分都出自他们。 “你们看的电视剧都是他们四个在恋爱”,调侃本身也是一种警惕。 但。 当甄嬛(《甄嬛传》孙俪)、小龙女(《神雕侠侣》刘亦菲)、凤卿尘(《醉玲珑》刘诗诗)、东方不败(《笑傲江湖》陈乔恩)、白浅(《三生三世》杨幂)、锦绣(《锦绣未央》唐嫣)好像都用同一张嘴说话。 慢慢的,你会发现这样的剧越来越多,越来越烂。 演员台词不行,后期配音上;演员表情僵硬,后期配音情绪饱满…… 演得越烂,饱满充沛的配音就越好笑。 △ 想象一下甄嬛的声音配这个表情,真浪费 国产配音演员不是这么用的。 配角演员也是演员,也需要对角色情绪再创造。但难度不小于演员。 因为演员演戏有对手,配音演员只能做“棚虫”。 冬冷夏热,听自己演戏。 中国内陆影视圈的配音演员,尤其不容易。 2016年,配音演员夏磊就公开了全国配音演员的数字,仅仅几百位。 根据Sir能找到的数据,2015年,产出的剧,光报批就有3万多集。其中需要配音的电视剧占80-95%。 为什么有这么多剧要配音? 还真不是一个“烂”字能概括。 一种是无奈为之。 有地方口音、语言不通;有演员没档期,台词错说、漏说; 我的一个北京的前辈接过一部戏 是一个抗战戏 当中有一个我军的英雄从战壕当众一跃而出 端起机关枪 面对蜂拥而至的日本鬼子 挺起机关枪扫射 当时的场景大家应该能想到“去死吧小鬼子们”这种情绪吧 可是演员当时演的时候,配音演员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那个演员跳出了战壕,端起机关枪说biubiubiubiubiu 另一种,则想尽善尽美。 林志玲当年拍《赤壁》,上集一句“萌萌,站起来”被观众调侃过嗲。看过上集后,林志玲主动与导演要求,下集找配音,语音更符合人物。 从这点上,《陈情令》的配音,应属后者。 看花絮,肖战和王一博的普通话都不坏,嗓音也好听。 但,两把偏低的嗓子,就是不如一俏皮,一清冽的对比,来得出彩。 这也不是俩人图省事,幕后采访中,演员就曾自爆,该啃的台词、该画的重点,都一一做好。 一个至今演艺圈争论不休的问题是—— 在不缺嘴也不缺嗓,但配音更贴人物时,口碑树立期的爱豆,该不该闭嘴让开? 毕竟,“用配音即废物”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Sir的答案是,应该。 能原声上阵时,不躲懒。需要尽善尽美,那就应该主动退让,少一条可能被夸的词条,得一个更健全的角色形象。 这其实也是一个“演员”的美德。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要拿最终效果说事。 从这点上,《陈情令》体现出对手艺的尊重。 它推出了一班被忽视已久的群落。 它借这群落,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何为美”。 它的每一集几乎都在秘而不宣地私语—— 美既在颜值。 美,更在专业。 |
|